監視資本主義(英語:Surveillance capitalism)是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企業對個人資訊的廣泛收集和商品化。這種現象與政府主導的大規模監控不同,儘管兩者可以相輔相成。根據肖莎娜·祖博夫的描述,監視資本主義由利潤驅動,出現於Google Ads為首的廣告公司看到個人資訊能用於更準確地定位消費者之際。[1]
增加數據收集可能會為個人與社會帶來各種優勢,例如自我最佳化(如量化生活),[2]社會最佳化(如智慧城市)和最佳化服務(如各種網絡應用程式)。然而,隨着資本主義開始注重擴大對數據收集和數據處理的開放程度,[2]這些變化可能會對社會的脆弱性和控制能力以及私隱產生重大影響。
資本主義的經濟壓力正在推動線上聯絡和監控的加強,企業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空間,目的是賺取利潤或規範行為。因此,在目標式廣告成為可能後,個人數據點的價值就會增加。[3]因此,數據價格的上漲限制了社會上最富有的人購買個人數據點的機會。[4]
背景
肖莎娜·祖博夫寫道,「分析海量數據最初是為了發現人類和系統未來行為模式的概率,從而減少不確定性」。[5]2014年,文森特·莫斯科將向廣告商推銷有關顧客和訂戶的資訊的行為稱為監視資本主義,並注意到與之相伴的大規模監控。[6]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發現監視資本主義與進行大規模監控的國家存在融合的現象。[7]肖莎娜·祖博夫亦表示,由於與國家安全機構的高度無形的合作,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特雷博爾·肖爾茨表示,在監視資本主義中,公司會招募人員作為相關工作的線人。[8]肖莎娜·祖博夫將工業資本主義的批次生產與監視資本主義進行了對比。工業資本主義依賴互相依存的僱員與消費者,而監視資本主義掠奪既不是其消費者也不是其僱員且基本上不了解其程式的人口。[9]他們的研究表明,資本主義對海量數據集的分析使其最初的目的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1]監控一直在改變資訊經濟中的權力結構,有可能使權力平衡進一步從民族國家轉向採用監控資本主義邏輯的大公司。[10]
肖莎娜·祖博夫表示,監視資本主義下的私營公司超越了傳統制度的領域,不僅積累了監視資產和資本,而且還得到在缺乏有效同意機制的情況下運作的權力。[9]換而言之,分析海量數據集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由國家機構執行的,也是由公司執行的。在祖博夫的研究中,她認為是Google和Facebook這兩家發明了監視資本主義,並將其轉變為「一種新的積累邏輯」。[1][11][12]
這種變化使得兩家公司出於盈利的目的大量收集用戶的個人資訊。通過將這些數據點出售給外部用戶(特別是廣告商),它已經成為一種經濟機制。對海量數據集的分析和將這些數據集與市場結合的機制最終形成了監視資本主義的概念。監視資本主義被認為是新自由主義的繼承者。[13][14]
電影《神鬼黑客:斯諾登》的創作者奧利華·史東指出,基於位置服務的遊戲《Pokémon GO》是「監視資本主義的最新跡象和示範」。斯通批評這款遊戲,理由是其收集的用戶位置不僅用於遊戲目的,而且還用於檢索有關玩家的更多資訊。通過跟蹤用戶的位置,該遊戲收集的資訊遠不止用戶的姓名和位置:「它可以訪問你USB儲存裝置中的內容、您的帳戶、相片、網絡連接和手機活動,甚至可以在你的手機處於待機模式時將其喚醒。」然後,Google(在該遊戲開發上投入巨資)等公司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商品化,以提高定向廣告的效果。[15][16]
監視資本主義的另一方面是其對政治競選產生的影響。數據探勘者得到的個人數據可以使各種公司(例如劍橋分析公司)能夠提高政治廣告的針對性,這超出了之前監視資本運作的商業目的。通過這種方式,政黨將有可能製作更具針對性的政治廣告,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對選民的影響。科利·多克托羅寫道,濫用這些數據集「將導致我們走向極權主義」。[17][需要較佳來源]
理論
在肖莎娜·祖博夫的理論中,監視資本主義是一種新穎的市場形態,是一種資本主義積累的特定邏輯。在她2014年的文章《A Digital Declaration: Big Data as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中,她將其描述為「一種徹底汲取和脫離了資訊資本主義的變體」,其基礎是將「現實」商品化及轉化為用於分析和銷售的行為數據。[18][19][20][21]
在隨後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祖博夫分析了資本主義這一突變的社會影響。她區分了「監視資產」、「監視資本」和「監視資本主義」,以及它們對她稱之為「Big Other」的全球電腦中介架構的依賴。這是一種分散式且基本上沒有爭議的新的權力形式,構成了隱藏的榨取機制與商品化,威脅着自由意志、民主和私隱等重要價值觀。[22][2]
祖博夫認為,監控資本主義是Google和稍晚的Facebook首創的,就像二十世紀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首創的大量生產和管理資本主義那樣,現已成為資訊資本主義的主導形式。[9]
祖博夫在2016年發表的牛津大學演講中指出了監視資本主義的機制和實踐方式,包括製造「預測產品」並在新的「行為期貨市場」中出售。她引入了「監視剝奪」(英語:dispossession by surveillance)的概念,並認為它挑戰了自我決定論的心理和政治基礎,因為它將權力集中於監視制度中。這被描述為「從上至下的政變」。[23]
政治經濟學家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和羅伯特·W·麥克切斯尼也使用過「監視資本主義」一詞,儘管含義不同。他們在2014年《每月評論》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用這一詞彙來形容金融化「對數據的永不滿足的需求」的表現。他們認為這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工業界和政府引入的「金融資產相對於GDP的長期增長投機」,它是從軍事工業複合體和廣告業演變而來的。[24]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