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鎢礦(英語:Scheelite)是一種含鈣鎢酸鹽礦物,化學式為CaWO4。它是一種重要的鎢礦石。白鎢礦最初以瑞典化學家卡爾·舍勒的名字命名。形狀良好的晶體受到礦物收藏者的追捧,合適無缺陷的礦物偶爾會被加工成寶石。人造白鎢礦是用提拉法合成的,生產的材料可用於仿製鑽石、製作閃爍體或固態雷射介質。
白鎢礦 |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氧化物礦物 |
化學式 | CaWO4 |
IMA記號 | Sch[1] |
施特龍茨分類 | 7.GA.05 |
晶體分類 | 雙錐體 (4/m) H-M記號:(4/m) |
晶體空間群 | I41/a |
晶胞 | a = 5.2429(3), Å c = 11.3737(6) Å; Z = 4 |
性質 | |
顏色 | 無色、白色、灰色、深棕色、棕色、棕褐色、淺黃色、黃橙色、金黃色、淺橙色、紅色、綠色等;透射光下無色,並且可以按成分對顏色分區 |
晶體慣態 | 擬八面體、塊狀、柱狀、粒狀 |
晶系 | 四方 |
雙晶 | 常見、穿透和接觸晶,複合平面{110}或{001} |
解理 | {101}清晰,{112}中斷,{001}模糊 |
斷口 | 亞貝殼狀到參差狀 |
韌性/脆性 | 脆 |
莫氏硬度 | 4.5–5 |
光澤 | 玻璃到金剛光澤 |
條痕 | 白色 |
透明性 | 透明到不透明 |
比重 | 5.9–6.1 |
光學性質 | 單軸 (+) |
折射率 | nω = 1.918–1.921, nε = 1.935–1.938 |
雙折射 | δ = 0.017 |
多色性 | 明顯的黃色二色性(黃色至橙棕色) |
溶解度 | 溶於鹼,難溶於酸 |
其他特徵 | 短波UV下熒光呈亮藍色、藍白色至黃色。含有較多鉬的樣品往往會發出白色到黃色的熒光,與矽酸鋁類似。偶爾在中波紫外線下發出紅色熒光。 |
參考文獻 | [2][3][4][5] |
性質
白鎢礦晶體屬於四方晶系,呈擬八面雙錐體。顏色包括金黃色、棕綠色至深棕色、粉紅色至紅灰色、橙色和無色。 透明度範圍從半透明到透明,晶面具有高光澤(玻璃到金剛光澤)。白鎢礦具有明顯的解理,斷口為亞貝殼狀至參差狀。其比重較高,為5.9-6.1;硬度較低,為4.5-5。[2]除擬八面體之外,白鎢礦的形狀也可以是柱狀、粒狀、板狀或塊狀。晶簇非常稀有,幾乎只出現在捷克共和國的Zinnwald。孿晶很常見,並且晶面可能有條紋。白鎢礦的條痕呈白色,性脆。
透明白鎢礦切割成的寶石很脆弱。白鎢礦的折射率(單軸正1.918-1.937,最大雙折射率0.016)和色散(0.026)都較高。這些因素使白鎢礦具有高光澤和可見的「火彩」,接近於鑽石。
白鎢礦在短波紫外線下發出明亮的天藍色熒光,含微量鉬雜質下偶爾會發出綠光。白鎢礦的熒光有時與自然金相關,被地質學家用來尋找金礦。
產生
白鎢礦產於接觸變質矽卡岩中,以及高溫熱液脈和雲英岩中,在花崗岩偉晶岩中較少見。[2]地層溫度在200和500 °C(400和900 °F)之間,壓力在200至1,500巴(2,900至21,800磅力每平方英寸)之間。[7]伴生礦物包括錫石、黑鎢礦、黃玉、螢石、磷灰石、電氣石、石英、鈣鋁榴石-鈣鐵榴石、透輝石、維蘇威石和透閃石。[2]
歷史
白鎢礦於1751年首次被發現,來自於瑞典達拉納Säter的Bispbergs klack山,並以卡爾·威廉·舍勒的名字命名。[3]由於其異常沉重,瑞典人將其命名為「tungsten」,意為「沉重的石頭」。這個名稱後來被用來命名金屬鎢,而礦石本身則被命名為「scheelerz」或「scheelite」[8]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