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建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英語: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縮寫為EOP),又譯為總統辦事機構,是對美國總統的貼身幕僚人員、顧問,以及直接向總統負責的各級助理人員及機關之總稱,其架構起始於1939年。目前統一由白宮幕僚長領導。
現代的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最初成型於1939年,也就是在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第二個任期內。總統根據一個由政治學家和公共管理專家組成的布朗婁委員會的建議,使國會通過了一項1939年重組法案。由此創立了直接向總統負責的行政辦公室。最早的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包括設在財政部的兩個下級部門:白宮辦公廳和預算局(即預算與管理局的前身)。起初的行政辦公室顯得較為務虛,規模擴張也較為適度。然而由於要做大量基礎性和複雜性的工作,從羅斯福總統的下一任開始,它的機構開始逐漸膨脹起來[2]。
羅斯福的努力與他的前任們相比也較為明顯。在19世紀,總統很少有自己的助理行政機構。湯馬士·傑佛遜總統只有1名信使和1名秘書,兩人的薪津都由總統個人支付。直到1857年國會才為僱傭一名書記員而撥付了2,500美元的款項。尤利塞斯·格蘭特總統的助理增加到了3名。1900年的白宮助理包括1名「總統秘書」(當時是總統首席助理的頭銜),2名助理秘書,2名行政書記員,1名速記員和7名其他工作人員。在禾倫·哈定總統任內,工作人員的數量擴大到了31名,儘管多數都是書記員。在夏拔·胡佛總統任內,國會批准增加2名總統秘書,胡佛指定其中一人擔任新聞秘書。從1933年到1939年,羅斯福總統極盡全力擴大聯邦政府的權力以應對大蕭條,但仍使他困擾的是,他的最高智囊團顧問們儘管直接為總統工作,但需要經常被任命擔任其他部門的空缺職位,並從那裏領取薪津,因為白宮並沒有相應的法規和預算權來設立新的職位。
而從1939年開始,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通過法令或者總統的行政命令,新的總統行政機構不斷設立。最重要的包括經濟顧問委員會(1946年)、國家安全會議及其下屬部門(1947年)、美國貿易代表處(1963年)、環境質量委員會(1970年)、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1976年)、行政辦公室(1977年)和國家毒品控制政策辦公室(1989年)。在喬治·布殊總統任內,又增加了新的機構,如後來成為內閣部門的國土安全辦公室(2001年)和信仰和社區倡議計劃辦公室(2001年)。總統辦事機構的規模和預算的準確數字難以知曉。其中許多工作人員來自其它的聯邦政府部門,而且預算開支經常被用於他處,例如國防部之於白宮軍事辦公室。大約估計有2,000到2,500人在總統行政辦公室中負責政策制定工作,預算達3到4億美元(喬治·布殊總統的2005財政年度預算要求是1,850人和3.41億美元)[3]。
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的高級工作人員的頭銜是「總統助理」,也就是白宮幕僚長的另一個稱謂,第二級的頭銜是「總統副助理」,第三級頭銜是「總統特別助理」。大多數工作人員不用通過參議院的同意,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比如美國行政管理預算局局長、美國貿易代表、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總統科學顧問,並且這四個職位皆為內閣部長層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