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魚石位於中國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境內,是連接撫仙湖和星雲湖的玉帶河(也稱「隔河」)中部岸邊的一塊巨石,因相傳撫仙湖的抗浪魚和星雲湖的大頭鯉以此為界,互不到對方水域,故名。
概況
界魚石實際上位一個碳酸鹽岩石礫塊,石塊壁面上有經地質時期溶蝕形成的溶孔。整個巨石高6.3米,寬5.4米。從明朝時期開始,當地宮吏對界魚石奇觀即不斷題詩、刻碑記述。「界魚石」一名始稱於清代,現「界魚石」三字刻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刻面高約60厘米,寬約180厘米,字高約44厘米,寬約33厘米。中華民國時期,江川縣長杜希賢題書「舜蹠分途」在「界魚石」左下方,刻面高約40厘米,寬約60厘米。
康熙四十年(1701年),江川縣令李密在界魚石左側的巨石上,題書了「石怪鱗驚」4字,刻石高約60厘米,寬約183厘米,字高44厘米,寬33厘米。同年,祝兆鵬在「石怪鱗驚」的左面也題書了「魚各有性」刻石,高51厘米,寬160厘米,字高35厘米,寬23厘米。[1]光緒三年(1877年),在這兩個題刻的巨石上建了一座觀音寺。1989年5月,江川縣人民政府公佈界魚石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4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公佈界魚石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
成因
民間有很多關於界魚石的傳說。關於兩湖的魚以此為界的現象,經科學勘察,主要原因是兩湖的魚生活習性不同。抗浪魚適應撫仙湖這種貧營養型湖泊的生活環境,而大頭鯉適應星雲湖這種富營養型湖泊的環境,所以造成兩湖湖水相通,而兩湖的魚類不相往來的現象。[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