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電視廣播制式是指電視廣播傳輸系統的影格結構、頻道編碼和調制。
世界各地區之電視系統規格差異極大,所做一個歸類。 [1] [參 1]
世界上主要有五種格式,第一種是模擬電視系統;第二種是數碼地面廣播電視系統;第三種是數碼有線電視系統;第四種是衛星電視系統;第五種是網絡協定電視。
除一個模擬電視系統外,其他所有系統都是從黑白系統開始的。每個國家面對當地的政治、技術和經濟問題,都採用了彩色電視系統,並將其嫁接到現有的單色系統上。系統,使用視頻頻譜中的間隙(如下所述)以使顏色傳輸資訊適合分配的現有頻道。將色彩傳輸標準嫁接到現有的單色系統上,使得在轉換到彩色電視之前的現有單色電視接收器可以繼續作為單色電視運行。由於此兼容性要求,顏色標準將第二個訊號添加到基本單色訊號中,該訊號承載顏色資訊。顏色資訊稱為帶有符號C的色度,而黑白資訊稱為亮度。帶有符號Y。單色電視接收器僅顯示亮度,而彩色接收器處理兩個訊號。儘管從理論上講,任何單色系統都可以用作彩色系統,但實際上,某些原始的單色系統被證明不適合於色彩,並在轉向彩色廣播時被放棄了。所有國家/地區都使用三種顏色系統之一:NTSC,PAL或SECAM。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許多實驗和廣播系統都經過了測試。第一個是基於機械的,解像度很低,有時沒有聲音。後來的電視系統是電子的。
UK 405線系統是第一個分配了ITU系統字母名稱的系統。[2]
1961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國際電信聯盟指定了廣播電視系統的標準。[3]
忽略色彩,所有電視系統基本上都以相同的方式工作。相機看到的單色圖像(後來稱為彩色圖像的亮度分量)被分成水平掃描線,其中一些掃描線組成一個圖像或一幀。單色圖像在理論上是連續的,因此水平解像度不受限制,但是要使電視實用化,必須對電視訊號的帶寬進行限制,這最終可能會限制水平解像度。當引入顏色時,這種限制的必要性變得固定了。所有模擬電視系統都是隔行掃描的:依次傳輸幀的交替行,然後依次傳輸其餘行。幀的每一半稱為視頻場,傳輸場的速率是視頻系統的基本參數之一。它涉及到公用事業頻率處的電力分配系統的操作,以從所得避免閃爍節拍在電視屏幕偏轉系統之間及附近產生的磁場電源。所有數字或「固定像素」顯示器均具有逐行掃描功能,必須進行隔行掃描隔行掃描源。在價格較低的平板顯示器與價格較高的平板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LCD等)之間,典型的區別是使用廉價的去隔行硬件。
必須使用電視電影將每秒以24幀拍攝的所有電影和其他電影材料轉換為視頻幀速率,以防止出現嚴重的運動抖動效果。通常,對於25幀/秒格式(歐洲以及其他使用50 Hz主電源的國家/地區),其內容為PAL加速,而一種稱為「 3:2 pulldown 」的技術用於30幀/秒格式(北美等(市電頻率為60 Hz的國家/地區),以使影片幀速率與視頻幀速率匹配,而不會加快播放速度。
NTSC | PAL | SECAM | |
---|---|---|---|
圓場頻率 | 59.94 Hz | 50 Hz | 50 Hz |
圓框掃描線 | 525條 | 625條 | 625 條 |
水平掃描頻率 | 15,734.264 Hz | 15,625 Hz | 15,625 Hz |
亮度訊號頻寬 | 4.2 MHz | 5.5 MHz | 6.0 MHz |
聲音載波 | 4.5 MHz (System-M) | 歐洲 5.5 MHz (System-BG) 英國 6.0 MHz (System-I) 中國 6.5 MHz (System-D) |
6.5 MHz (System-DK) |
色訊號 | I、Q | + 350 K~-500 K Hz + 350 K~-350 K Hz | |
繫色訊號 | 282 fH = 4.2500 MHz 272 fH = 4.4065 MHz | ||
色訊號調頻方式 | 相位及振幅正交調制 | 相位及振幅正交調制 (每隔一條線變換一次) |
6.5 Hz |
色差訊號頻寬 | I=1.3 MHz Q=0.6 MHz |
U=1.3 MHz V=1.3 MHz |
> 1.0 MHz 1.0 MHz |
繫色訊號相位 | -(B-Y) | 和 每隔3條掃描線改變 | |
色訊號控制 | 沒有 | 利用擺動訊號 | 利用垂直歸線時9條掃描線 |
外加訊號 | 無 | / 2修正閘控訊號 | / 2, / 4, , / 2 |
數碼化 | 較難 | 容易 | 最難 |
轉換特性 | 與PAL容易、與SECAM較難 | 與NTSC、SECAM均容易 | 與PAL容易、與NTSC較難 |
衛星通訊 | 可行 | 可行 | 可行 |
操作方式 | 繁瑣 | 簡單 | 最簡單 |
畫面效果 | 會閃爍 | 較穩定 | 細緻 |
相容性 | 最佳 | 佳 | 稍差 |
彩色同步頻率 | 3.58 MHz | 4.433 MHz | 4.433 MHz |
代表 | 美國、日本 | 西歐、中國、印度 | 前蘇聯、東歐、法國、阿拉伯 |
NTSC制式(也稱為正交平衡調幅制)是1952年由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指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它採用正交平衡調幅的技術方式。美國、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國家以及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地均採用這種制式。 [4]
PAL制式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它採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調幅的技術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點。一些西歐國家、新加坡、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採用這種制式。PAL制式中根據不同的參數細節,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G、I、D等制式。[4]
SECAM制式意為「按順序傳送彩色與存儲」,1966年法國研製成功,它屬於同時順序制,在訊號傳輸過程中,亮度訊號每行傳送,而兩個色差訊號則逐行依次傳送,即用行錯開傳輸時間的辦法來避免同時傳輸時所產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SECAM制式特點是不怕干擾,彩色效果好,但兼容性差。採用SECAM制式的國家主要為大部分獨聯體國家、法國、埃及以及非洲的一些法語國家等。[5]
系統 | 解釋 |
---|---|
DVB-T | 目前在使用DV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DVB-T 1 | 可能會使用DV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DVB-T 2 | 目前試播DV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RRC06 | 根據國際電訊聯盟(ITU)2006年區域無線電通訊大會的共識,在將來改用數碼廣播時直接採納DVB-T系統的國家。 |
ATSC | 目前在使用ATSC系統的地區/國家。 |
ATSC 1 | 可能會使用ATSC系統的地區/國家。 |
ATSC 2 | 目前試播ATSC系統的地區/國家。 |
ISDB-T | 目前在使用ISD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ISDB-T 1 | 可能會使用ISD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ISDB-T 2 | 目前試播ISDB-T系統的地區/國家。 |
DTMB | 目前在使用DTMB系統的地區/國家。 |
DTMB 1 | 可能會使用DTMB系統的地區/國家。 |
DTMB 2 | 目前試播DTMB系統的地區/國家。 |
- | 尚未確定的地區/國家。 |
DVB-C / ClearQAM (ATSC-C)
2017年11月17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以3票對2票贊成授權自願部署ATSC 3.0(該ATSC是最初的ATSC「 1.0」的後繼產品),並為此發佈了一份報告和命令。如果全電站決定部署ATSC 3.0服務,則必須在與ATSC 1.0兼容的訊號上保持其頻道的同播。[7]
OpenCable / DVB-IPTV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