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羅伊斯·施羅克(Richard Royce Schrock,1945年1月4日—),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化學系正教授,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超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教授,因為在有機化學中烯烴複分解反應的貢獻,成為2005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1]。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9月15日) |
施羅克生於印第安納州的伯恩,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上的高中。1967年,在加州大學河邊分校獲得學士學位,1971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1年至1972年,施羅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在劍橋大學進行博士後學習。1972年,他受僱於杜邦公司。1975年,施羅克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1980年成為正式教授。1989年,他獲得弗雷德里克·G·凱斯教授(化學)稱號。2019 年開始擔任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超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ISIS)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教授[2]。施羅克是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育有兩個孩子。
2005年,施羅克與羅伯特·格拉布、伊夫·肖萬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2006年9月,施羅克攜夫人首次出訪中國,並於9月12日受聘為武漢大學榮譽教授。
2018年,施羅克加入了他的母校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他強調了他對於輔導年輕教師和學生的興趣。施羅克說: 「當初我作為河濱加州大學的本科生,在James Pitts實驗室的研究以及學校化學系課程的教學品質使我能充分的為了哈佛博班的學業做準備。我非常期待能回到河濱加州大學,將當初它給我的一些東西回饋給學校。」
2019年,施羅克與另一位美國有機化學家,波士頓學院化學教 Amir Hoveyda 一起加入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超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致力於設計和開發能夠以立體選擇性方式生成四取代烯烴的催化劑。目的是減少工業、藥品生產和日常材料製造和化學合成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廢物。[3][4]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