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頍(551年—604年),字景文,出於烏丸王氏,南梁名將太尉王僧辯之子。

554年承聖三年),西魏于謹軍攻陷江陵,隨從兄長王頒進入關中。他年輕時好遊俠,二十歲時尚不知書。被其兄王顒所責,於是感激誦習,開始讀《孝經》、《論語》,通曉《春秋左氏傳》、《禮記》、《易經》、《詩經》、《書經五經,被稱為儒者。二十二歲時,北周武帝召他為露門學士,五經之疑問點多採王頍之説解決。好讀諸子,偏記異書,當世稱為博物,頗曉兵法。

585年隋文帝開皇五年),擔任著作佐郎。命他在國子學講義。隋文帝楊堅執釋奠,國子祭酒元善講解《孝經》,王頍與元善激烈辯論,元善詞窮。文帝提拔王頍為國子博士。後因事件連坐解職,流放嶺南防備邊境。數年後,被漢王楊諒任用為王府諮議參軍。楊諒見兄弟皇太子楊勇、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次第被廢,暗中有了野心。王頍勸楊諒強化軍備。604年仁壽四年),文帝駕崩,楊諒起兵作亂。王頍進言奇策,楊諒不能採用。楊素討伐軍到達蒿澤、王頍預感就要失敗,於是逃走。楊諒失敗,王頍準備亡命突厥,到山中,退路斷絕,於是自殺,遺體安置在石窟中。享年五十四歲。楊素找到王頍的遺體,斬首懸掛在太原。他著書《五經大義》30卷、《文集》10卷因為兵亂散逸[1]

註釋 

傳記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