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1932年5月22日—2023年7月1日[1]),女,上海人,中國感染病學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臨床醫學部學部委員,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級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原主任,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後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85年6月發現中國大陸首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2]

Quick Facts 王愛霞, 性別 ...
王愛霞
性別
出生(1932-05-22)1932年5月22日
 中華民國上海市
逝世2023年7月1日(2023歲—07—01)(9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民族漢族
母校上海第一醫學院
職業醫學家
機構北京協和醫院
知名於發現中國大陸首例愛滋病例
研究領域感染性疾病學
Close

生平

王愛霞1932年5月22日生於上海[3]一個銀行業者家庭,初中三年級時從中式學堂轉學到全英語授課的聖瑪利亞女中,從初三降級到初一,但此後僅用一個學期便跟上了學業。在初三第二學期,王愛霞罹患傷寒,且因庸醫誤診而被迫休學一年,按學校規定本應退級重修初三課程,但王愛霞堅持不願退級,教務長見其成績一向優異,只得答應這一請求,王愛霞也因此立志行醫[4]

1951年從聖瑪利亞女中畢業後[註 1],王愛霞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師從中國感染病學鼻祖戴自英,曾在戴自英所在的華山醫院實習,1956年畢業後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師從中國現代內科學泰斗張孝騫與協和醫院感染內科首任主任李邦琦,1961年成為內科總住院醫師,1963年升為內科主治醫師,1972年進入北京協和醫院傳染科(感染內科前身)[4]

1979年底,王愛霞赴澳大利亞進修肝炎和免疫學,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墨爾本沃爾特和伊麗莎·霍爾醫學研究所英語WEHI費爾菲爾德傳染病醫院英語Fairfield Infectious Diseases Hospital工作[5],並在細胞克隆技術專家唐納德·梅特卡夫英語Donald Metcalf指導下接觸早期細胞克隆技術[4],在澳期間當地電視台每晚黃金時段播出的關於愛滋病的宣傳教育片也引起了王愛霞的注意[6]。王愛霞回到中國後於1983年升為協和醫院內科副教授,1984年擔任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副主任[3]。此外,王愛霞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全中國範圍內率先開展了臨床醫護人員是否洗手與細菌數量的調查,推動了手衛生在醫院的落實[4]

1985年6月4日,一名34歲、旅居美國15年的阿根廷籍男子來華旅遊期間因發燒、咳嗽、嚴重肺部感染住進北京協和醫院外賓病房,胸片顯示為典型的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時任內科副主任的王愛霞6月5日被請去會診後懷疑該患者被HIV感染[註 2],要求立即抽血化驗,會診結束時取走5毫升血樣,在實驗室分離出約3毫升的血清標本後將其送往衛生部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檢測[6]。會診當天,外賓醫療科另一名醫師從該患者在洛杉磯的家庭醫生處得知該患者1984年已被診斷患有愛滋病,合併PCP,且已斷藥兩周。6月6日上午,該患者死於中毒性休克、呼吸循環衰竭,數天後的血清檢測結果顯示該患者血清HIV抗體與標準陰性血清OD值之比為59.7(比值大於5即為陽性)[2]。此後,北京協和醫院就該病例組織舉辦了臨床病理討論會,討論結果以「臨床病理討論第96例——發熱、咳嗽、進行性呼吸困難」為題,發表在1986年第25卷第7期《中華內科雜誌》上[2]

1985年,王愛霞升任為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1986年成為衛生部愛滋病防治組成員,1987年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愛滋病防治組組長。1989年,王愛霞在協和醫院檢驗科存有的67份已確診梅毒病人的血清標本中篩查出一份HIV陽性標本[6],同年接診中國本土確診的第一例經性傳染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者[4]

此後為深入研究愛滋病,王愛霞向協和醫院領導申請建立P3實驗室(全封閉隔離實驗室),但因經費不足只得轉讓自己「粒細胞單株抗體細胞株(G-CSF)」的研究成果,並將自己的科研經費投入到實驗室建設中,最終在衛生部和協和醫院領導層的支持下於1994年建立起中國大陸醫院內第一個P3實驗室,1995年正式啟用[6]。1995年,王愛霞主持制定了愛滋病診治的國家標準,2001年又主持了該國家標準的修改[4]

除愛滋病研究外,王愛霞還是中國大陸從事院內感染細菌變遷動向研究的先驅者,並率先對輸血引起的丙型肝炎交叉感染提出了警告[4]。王愛霞曾長期承擔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醫學生教學工作,直至將近80歲時才因身體原因退出八年制醫學生教學,2017年被授予北京協和醫學院一級教授,2019年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5]

2023年7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耆壽91歲,遺體告別儀式7月5日在北京協和醫院外科樓告別廳舉行[7]

參見

  • 桂希恩:武漢大學醫學部愛滋病研究者
  • 高耀潔:中國「民間抗艾第一人」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