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淵善於騎射。應募出擊西夏國,屢立戰功,官至熙河蘭湟路第三將部將、權知鞏州寧遠砦。諸羌入侵,經略司征討,表奏王淵總領岷山蕃兵將,領兵守衛澤州。羌人全軍來爭奪,王淵奮擊,大破羌軍,追至邈川城。轉任同總領湟州蕃兵將兼知臨宗砦,犯法免官。
宣和三年(1121年),劉延慶討方臘,以王淵為先鋒。方臘軍盤據錢塘,氣勢囂張。王淵對小校韓世忠說:「賊人以為我們遠來,必定輕視我們。明日你迎戰假裝逃跑,我用強弩埋伏在數百步外,必可取勝。」韓世忠聽他的話,方臘軍果然追趕,伏兵發弩,應弦而倒。於是追到淳安,方臘據守幫源峒,於是圍攻平定。王淵升官擔任閣門宣贊舍人、權京畿提舉保甲兼權提點刑獄公事。
然後跟隨劉延慶攻契丹。劉延慶重兵堅壁在盧溝橋之南,派遣王淵等數千人保護餉道,戰敗為敵人擒獲。隨後逃歸,因為出塞轉任武功大夫、果州團練使。又跟隨楊惟忠、辛興宗擊破群盜高托山等,轉任拱衛大夫、寧州觀察使。
靖康元年(1126年),為真定府總管,隨即升任都統制。吳湛據趙州叛宋,被王淵討平。金國軍隊攻打汴京,河東、北宣撫使范訥率領勤王大軍屯守雍丘,以王淵為先鋒。不久以所部歸附康王府。
第二年,張邦昌被金朝立為皇帝,康王趙構抵達濟州,命王淵率領三千人入衛宗廟。王淵抵達汴都,穿着朝服去見張邦昌,遞上名帖:「參見冢宰相公。」張邦昌改穿紫袍把他請到政事堂,王淵痛哭宣佈康王的教令。康王於是即皇帝位為宋高宗,王淵與楊惟忠、韓世忠率領河北兵,劉光世率領陝西兵,張俊、苗傅等率領帥府和群盜降兵,都在行在,互不統屬。這是開始設置御營司,以王淵為都統制,扈從數月不脫甲冑。宋高宗抵達揚州,任命他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不久改任改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進升為保大軍承宣使。
當時群盜並起,以王淵為制置使平定杭州賊兵,率兵四出,所向全部告捷。在鎮江平定軍賊趙萬,在杭州誅殺陳通,在楊子橋收降張遇;一年之內,群盜幾乎全部消滅。轉任響德軍節度使。只有趙萬、陳通等已經被招降,又被斬盡殺絕。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國人攻揚州,宋高宗倉卒渡過長江,王淵與內侍康履跟隨到達鎮江。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見宋高宗哭着說:「王淵專管江上海船,經常說危急時刻決不誤事。現在臣率部數萬,騎兵二千餘人,都不能渡江。」王淵忿恨他說的話,斬殺江北都巡檢皇甫佐來自我辯解。中書侍郎朱勝非馳馬去見王淵督理渡江之事,才開始計劃,已經來不及了,從此王淵失去諸將擁戴之心。
宋高宗想要到鎮江聲援江北,群臣也堅決請求。只有王淵說:「鎮江只能防守一面,如果金人從通州渡江,先佔據姑蘇,那該這麼辦?不如錢塘有重江之險。」於是決議。命王淵守姑蘇,他上奏兵器短缺,兵匠缺少,請求聚集民匠修建。不久後從平江府抵達行在,擔任簽書樞密院事,依然兼都統制。命令下達,諸將譁然。宋高宗聽說後,於是免去他奏事簽書,並且解去都統制,來安慰眾心。
統制官苗傅自負世代為將,以王淵驟用迅速提拔,非常不滿;劉正彥曾經招降巨盜丁進,也因為賞賜少而怨恨王淵。當時內侍康履掌權,王淵入樞府,苗傅、劉正彥因為他通過宦官推薦,更加不服。等到王淵入朝時,伏兵將他殺死,一同殺死康履,於是爆發明受苗劉兵變。王淵時年五十三歲。
王淵為將輕財好義,家無積蓄,經常說:「朝廷給我們官爵俸祿足以替代農耕所得,如果追逐錢財,我為什麼在乎爵祿,不去做富商大賈呢?」開始,宋高宗在南京應天府,聽說王淵得病,派宦官曾澤探病。曾澤回去說,他的帷幔茵褥都沒有具備,宋高宗撤下自己紫茸茵墊子賜給他。當時他平定群盜多殺降,而且和康履深交,最後遭遇殺身之禍。贈開府儀同三司,多次加少保,其子孫八人得到官職。紹興四年(1134年),又有二人得到官職。乾道六年(1170年),諡號襄愍。其子王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