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47年10月至1949年3月就讀於國立安徽大學(現安徽師範大學)數學系[1],1952年從山東大學化學系(青島)畢業。歷任原重工業部瀋陽技術幹部學校教師,原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副院長,天津市環境保護辦公室高級工程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院長。[2]
學術貢獻
早年從事催化研究,1976起從事環境化學研究。是中國大氣環境科學的開創者之一,中國大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參與了中國大氣環境科研從無到有、從初創到深入的全過程,對中國大氣環境立法、大氣光化學污染規律和防治、煤煙型大氣污染與控治、大氣酸沉降化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科技項目,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著作6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及省部級獎多項。
獎項和榮譽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3]。2011年,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科學終身成就獎」[4]。2014年,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5]。
社會兼職
- 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
- 中國國家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委員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1-4屆常務理事
- 中華環境獎評委會主任
- 《中國環境科學》雜誌主編
- 《環境科學學報》雜誌顧問
- 國際ASAAQ組織委員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