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裕
五代时期文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平
先世太原人。祖父王義甫任成州軍事判官,出生在西和縣何壩鎮馬寨村,遷居秦州長道縣碑樓川(今禮縣石橋鄉斬龍村)。
王仁裕生於唐僖宗乾符六年(880年),幼年失父,由兄嫂扶養成人,不好讀書,以狗馬彈射為樂,二十五歲後,開始就學。[2]最早為秦州判官,後入四川,擔任前蜀後主王衍的禮部郎中、中書舍人、翰林院學士等職。同光三年(925年),前蜀滅亡,王仁裕入後唐任雄武軍節度判官,後罷職歸隱漢陽別墅,著有《歸山集》五百首。不久王思同任命他為興元軍節度判官。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官至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後周世宗顯德三年(956年)七月十九日卒,年七十七。贈太子少師。[3]
作品
考古發現
北宋李昉有《周故太子少師王公神道碑》,[5]1983年在今禮縣石橋鎮斬龍村出土《周故太子少師王公神道碑》。《周通議大夫王仁裕墓志銘》,1986年5月出土,今存於甘肅禮縣博物館。
註釋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