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王雲(1652 - 1735?)字漢藻,號清痴。或字雯庵,號竹里,江蘇高郵人。清初揚州、江淮一帶聲名極盛之畫家。

王雲之工筆畫法,初仿自唐高宗時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本身卻是唐朝宗室畫家兼右衛大將軍李思訓之子,亦即李林甫之從弟、有小李將軍之稱並以《明皇幸蜀圖》聞名於世的李昭道。李氏父子所特擅之[金碧青綠山水]畫法,筆觸工整細緻,無論花鳥人物、亭臺樓閣或山水景物,皆畫得精妙生動而又傳神。王雲摹仿此派畫法多年,盡得李昭道畫風之神髓。只是過於精細繁複,此類鮮豔亮麗、金碧奪目之作品傳世不多。其後,王雲又取法與其年代較近[明四家]之中界畫的奇葩 -- 仇英,將圓中帶方之工筆技法融入細膩的筆觸中, 而成方中見圓, 細中顯粗, 精緻悅目的組合。如此一來, 畫風大變, 而其透出之神韻意境和筆力則更勝前人,遂為時人所樂道,聲譽日隆。

王雲山水畫法除宗師小李將軍外,還受南宋院體名家之影響,最後卻脫出唐宋畫派之框架,把目光專注於[明四家]之首 -- 沈周的作品上,以其技藝全面, 詩書畫文無一不精, 且功力之深厚, 猶在其他三子之上, 並有[融南入北]及[詩畫合一]之創意能耐, 故早為王雲所豔羨, 遂對沈周之傑作用心臨摹,並添加己意, 終於盡得其妙,尤特擅沈周之大幅寫意及飄逸之筆法。

憑此取法自前賢、名家,再揉合自己獨到眼光構思而成之細膩工筆和寫意山水兩大領域的絕技,王雲中年即能出類拔萃,凌駕一眾畫師之上而得以領袖群倫,享譽江南畫壇和文藝界了。

康熙年間,王雲被詔入內廷畫苑,任供奉之職達十七年之久。據稱,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十四歲高齡的王雲尚能作畫,其[群仙圖]且獲雍正帝之讚賞。

王雲傳世畫作多留於故宮,民間已少見其真跡收藏。在中外拍賣會上, 他的畫作交易也不算活躍。不過, 名家始終是名家, 王雲流散在民間的傑作被人發掘, 或者重見天日顯耀在世人眼前, 那是遲早的事。

故宮博物院舊藏書畫中,有一幅王雲的《春江桃源圖》,最能說明其拮取前輩偉人之所長而為己用,復傾其畢生所學,融匯貫通各派精華技法, 讓清初畫風有異於前朝。大放光芒之餘,盡顯其[畫中有詩,詩中有意,意顯於書(文),即「書畫詩文, 四絕壁合」超然的功力。畫壇一代宗師之美名, 實非浪得者也。

Remove ads

生平

王雲原住陝西藍田輞川茱萸沜;嘗移居江蘇揚州灣頭小輞川。有清查慎行(1650年—1727年)詩《題畫贈揚州王漢藻》言與王雲曰:

「一路垂楊記泊船,北湖南埭水浮煙;君家舊住茱萸沜,別築灣頭小輞川。」詩「贈」爲根證,王雲「收受、認證」爲明證。

王雲爲「隋、唐樣式」古典山水畫大家:調格逸易意出塵外,雲峰石色獨樹一幟。調格秉承王維(雲峰石色、清塵清氣),章法遠蹤東晉顧愷之及其《畫雲臺山記》(山石如堅雲,長卷橫畫、三段兩山、中間神明。),丹青比之唐閻立本(601年—673年)。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品藻王雲曰:

「王雲,字漢藻,揚州人。工筆、樓閣學小李將軍,以宋冢宰犖薦侍詔畫苑,比之閻立本丹青雲。」清·袁枚作《序》佐證。

傳蹟有:《王雲畫山水軸(御覽)》(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長卷《甲午秋抄·畫雲臺山記圖》(題志「竹里王雲,甲午秋抄」,藏澳洲私家)諸畫,雲峰石色、意出塵外。鑒此兩畫形、氣神合,時於康、雍尚無景印且畫藏宮府,默契默合止能王雲一人。

註釋:顧愷之《畫雲臺山記》畫「三段山」之基本圖構: 一、西去山段(雲臺山);二、峽谷中間段(神明之居、紫宮寶殿);三、東去山段(「一西一東」之東山、次峰段)。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