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法国哲学家、艺术评论家、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尼·狄德羅(法語:Denis Diderot,發音:[dəni did(ə)ʁo];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和翻譯家,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他的最大成就是以二十年之功主編《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通常稱為《百科全書》)。此書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最高成就之一。
狄德羅出生於法國朗格勒,父親是一個刀匠。從小接受基督教教育,但沒有接受舅父的神甫職務,1729年進入巴黎大學學習,並於1732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半工半讀學習,給牧師寫講道詞賺錢維生。[1]:46-47
1745年,法國出版商布雷頓準備邀請34歲的狄德羅和數學兼物理學家達朗貝爾將英國百科全書譯成法文。他們接受下來後,卻在翻譯過程中,發現英國的這套百科全書內容支離破碎,觀點陳舊,充滿了令人窒息的宗教思想,於是狄德羅提出由他組織人,編寫一套更好的百科全書。出版商接受了這個建議。狄德羅的計劃得到了伏爾泰、盧梭、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20 多位著名學者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狄德羅把法國最優秀的100 餘位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以及工程師、航海家、軍事專家和醫生組織起來,共同從事這項偉大的事業。由狄德羅任主編,達朗貝爾任副主編。在編輯百科全書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代表第三等級利益,以反對封建專制、天主教會和經院哲學為己任的「百科全書派」。1749年盧梭曾參與為狄德羅《百科全書》音樂和經濟學方面寫稿。1772年出版28卷。
哲學上,狄德羅早期受到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影響,是一個自然神論者[1]:47。1746年寫的《哲學思想錄》中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感覺是外部世界作用於感官的結果,觀念和思維能力都是由感覺發展而來的,這是感覺主義心理學思想。並把認識歸結為:從感覺回到思考,又從思考回到感覺。狄德羅一生提倡科學,曾被教會關押三個月,但他毫不畏懼,臨終時說「我死後,隨便人們把我葬在哪裏都行,但是我要宣佈我既不相信聖父,也不相信聖靈,也不相信聖族的其他任何人!」
1749年,他在《盲人書簡》中開始擺脫自然神論的影響,認為上帝的存在是虛妄的。也因此在同年被關進監獄[1]:47。
他繼承並發展了笛卡爾、洛克和拉·美特利的唯物主義,反對貝克萊和休謨的唯心主義與不可知論。他認為沒有超物質或離開肉體的精神和心理,他把人比喻為一架具有感覺和記憶能力的鋼琴,嘲笑貝克萊「以為自己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的鋼琴,宇宙的全部和諧都發生在它身上」,這真是一架「發瘋的鋼琴」。
他把個體心理的發展和心理的過程都看作物質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他說:「這些物質因素逐步產生的結果,便是一個遲鈍的生物,一個有感覺的生物,一個有思想的生物。」
他除了主編《百科全書》,其他主要著作有《對自然的解釋》(1754年)、《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哲學原理》、《達蘭貝爾和狄德羅的談話》和《生理學基礎》,以及一些小說、劇本、評論論文集以及寫給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才華橫溢的書信。
由於審查的關係,狄德羅很多作品在身後才得以發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