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爆發性氣旋(英語:explosive cyclogenesis)又稱炸彈氣旋(bomb cyclone),學術名詞是「驟強暴風雪」(bombogenesis)[1],是指一種溫帶氣旋急劇增強的現象,在增強的過程當中會帶來不亞於熱帶氣旋的破壞力[2]。這個氣象名詞在1980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教授弗雷德里克·桑德斯(Frederick Sanders)所提出,之後氣象界開始針對此種現象進行研究與分析[3]。
由於熱帶氣旋的快速發展是正常的,並非所謂的炸彈低壓。炸彈低壓的定義是針對溫帶氣旋在24小時之內中心氣壓下降24百帕以上的溫帶氣旋[註 1]。
考慮到科里奧利力會隨着緯度升高而逐漸增加,即使為相同的壓力梯度,溫帶氣旋的中心風速也相對較弱。每時間下降的壓力(sin φ / sin 60°)可以透過緯度的乘法校正定義(φ=緯度)[4]。例如在秋田市(北緯約40度)以上的天空中,當24百帕×sin(40°)/ sin(60°)= 17.8百帕左右的空氣壓力維持24小時,就會被稱為是炸彈低壓[5]。
在日本,冬季常受到極地低壓的影響,在每年的2月至3月轉變為溫帶氣旋侵襲,而「炸彈低壓」的影響時間則是落在每年的4月至5月,從日本海北部至日本北部都是「炸彈低壓」的影響區,並以日本東北地方三陸為最常受「炸彈低壓」的侵襲[6]。而在北美地區則是以復活節前後為最常受「炸彈低壓」的影響時間[7]。
「炸彈低壓」的用法當中並不會在日本氣象廳的天氣預報中出現[8],而日本氣象廳改以使用「急遽增強的溫帶氣旋」來描述「炸彈低壓」[9]。在民間的天氣報導當中也會使用不同的用法,例如讀賣新聞使用「猛烈低氣壓」[10]以代替「炸彈低壓」的使用。
由於炸彈低壓的發展速度過快,常常伴隨暴風、風暴潮等劇烈天氣災害[11]。 在北美洲,炸彈低壓可能與極地渦旋、北極氣團交互影響下,使風暴增強,[12]例如2018年北美暴風雪。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引發地震的P波與S波[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