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亦稱為熏爐,是用於燃燒香料的容器。香爐的各個大小、形式和建築材料差別很大,在許多文化中和宗教都有使用。在許多文化中,燒香有精神和宗教內涵,影響了香爐的設計和裝飾。
使用
線香香爐裝有香灰,在祭祀時將整柱線香插入香爐來燒香。[1]線香適合在大眾場域或多數人上香時使用。
而燃燒香粉、香料、束柴時,會在香爐中裝香料香粉,並另外點燃引火點使其焚燒。[2]香料會因為信眾祈求目的製成不同形狀,如元寶形、塔形、錐形。
在佛教盛行臥香,點香後平放在臥香爐內。日本佛寺也有使用臥香,平放在香爐可以燃盡,直插香灰中則會留下殘香,所以要定期清理香灰。
在佛教、道教法事中,有一種形式的香爐稱為「手爐」,是可以用手執持、在活動進行中使用的香爐。據釋氏要覽說:「法苑珠林云:天人黃瓊說迦葉佛香爐,略云:前有十六獅子白象,於二獸頭上別起蓮華台以為爐。後有獅子蹲踞。頂上有九龍,繞承金華。華內有金台寶子盛香。佛說法時,常執此爐。比觀今世手爐之製,小有倣法焉」。 在道教和佛教的寺廟中,香爐常置放在廟外,拜殿中及供桌上。信眾祭祀禮拜燒香時,將各柱香垂直插入香爐中。
歷史
中國的香爐最早源於春秋時期,到戰國時期,香爐的製作技藝就已經非常清湛,代表作有陝西寶雞市雍城遺址出土的鳳鳥銜環銅香爐。到了漢朝,香爐更為普及,此時還出現了陶香爐,有的施以彩繪,如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彩繪陶香爐。西漢中期,出現了香爐的代表形制博山爐,其名字來源於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其代表作有河北保定市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銅錯金博山爐。唐朝,香爐的造型趨向多元化,製作更加精良,外現更為華美,此時還出現了可置放於被褥里的香囊,如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兩個鎏金銀香囊。明朝出現了一種新形制宣德爐,當時是由明宣宗親自督辦,用真臘進貢的黃銅製作成的香爐。[3]
基督教
伊斯蘭世界
香爐在伊斯蘭世界通常被稱為香水燃燒器,並沒有特定的宗教功能,被廣泛用於房屋內。伊斯蘭世界香爐形狀通常是山貓形狀的。[4]
印度教
印度教徒傳統上使用一種叫做Dhunachi的土製香爐用香爐焚香,但也使用椰子殼製作的香爐,該香爐有喇叭形狀,弧形手柄和敞開的頂部。
圖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