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宁夏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靈武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東岸的一個縣級市,由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管轄。以西南東北向的黃河與永寧縣成界,北接興慶區,距西南部的吳忠市15公里。在西漢靈州、在北魏靈州、唐靈州,均不在今天的靈武市[2],隋唐、西夏時靈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西北[3],今天的靈武市區為明宣德年間所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黃河發大水,淹沒古靈州城(今吳忠市古城鎮),「城凡三徙」,最後於宣德三年(1428年)遷至今靈武市市區,明朝慶王朱栴稱為「今之新城」,即新靈州城。明朝時曾由陝西督司和寧夏衛交替管轄,清朝時劃為隸屬甘肅的寧夏衛,民國時期由甘肅省寧夏道管轄。
靈武市以其窯址所出的靈武窯聞名。市政府駐靈州大道北側鼓樓東。
秦始皇統一諸國後,蒙恬曾率軍在此地修築城牆、軍事要塞來屯守北疆,防衛匈奴。到西漢時的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在當時黃河在青銅峽以下的幹流和支流匯聚的洲島上設置古靈洲縣,因「水中可居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隨水高下,未嘗淪沒,故號靈洲」而得名,立城市,是當時整片茫茫戈壁草原上的政治經濟中心;但在後來靈州城址曾多次因黃河水患而三次遷移,其中較為肯定的是古靈州城位於今吳忠市境內。
北魏滅夏國後奪取了寧夏地區,並在太武帝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在今吳忠市西的永寧縣望洪鎮東的黃河邊(古靈州地區)建造了軍政合一的薄骨律鎮。「薄骨律」一詞來自前夏國國王赫連勃勃的一匹「白口騮」駿馬這一名稱的音轉。公元444年刁雍被太武帝任作薄骨律鎮將開發古靈州、興修水利以及發展黃河河運[4]。公元公元448年他在河西修築了一個屯兵儲糧的城堡,此城堡因刁雍受到太武帝表彰而被命名作刁公城[4]。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改置靈州。隋朝,這裏的地位再次上升,是靈武路行軍大總管的駐地。
唐代安祿山叛亂,長安失陷,唐肅宗就是在靈州即位的。 宋太宗時,党項首領李繼遷攻下靈州,後西夏國獨立。
1996年5月銀南地區靈武縣撤銷,設立縣級靈武市。1998年5月, 銀南地區改為地級吳忠市,靈武市由吳忠市代管。2001年12月,靈武市劃歸銀川市代管。
2020年,靈武市常住總人口294156人[5]。其中回族人口130668人,佔總人口44.4%;漢族人口162282人,佔總人口55.2%。城鎮人口200920人,鄉村人口93236萬人,城鎮化率68.3%;男性160984人,女性133172人,男女性別比是120.88%(女為100%)。
和銀川、寧東有城際高速和汽車連結,城市西北有高鐵站
S30古青高速,G85銀昆高速過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