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濮阳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濮阳兴(3世纪—264年),字子元兖州陈留郡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人[1]三国时期孙吴丞相

事实速览 濮阳兴, 丞相,加侍中,领青州牧 ...

早期背景

父亲濮阳逸于东汉末年到江东避乱,在那获得吴郡名门陆逊之弟陆瑁的帮助[2],后曾在孙权治下出任长沙太守[3]

濮阳兴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从孙权时期开始,先后担任上虞令、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濮阳兴在担任五官中郎将时期,曾作为使节出使蜀汉。后又出任会稽太守,257年与山阳县人朱育讨论本郡名士[4],在任上与当时居住在会稽的琅琊王孙休彼此交好。[5]

官宦生涯

孙休时期

太平三年(258年,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十月,权臣孙𬘭废帝孙亮为会稽王,立孙休为帝。两个月后,孙休诛杀孙𬘭一党,征召亲信濮阳兴为太常,拜卫将军,平军国事,进封外黄侯[6]

永安二年(259年,魏甘露四年,蜀景耀二年)二月,孙休下诏,鼓励农事。[7]翌年(260年)秋,都尉严密提议在丹杨(位于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处)围湖垦田,筑建浦里塘。丹杨湖是古代南方著名的大泽,百官都认为这是耗费巨大且未必能完成的工程,只有濮阳兴认为计划可行,最后由他召集军队完成了这项工程。但浦里塘建造期间,工程艰难,花费巨大,许多士兵在建造过程中死去,百姓因此非常怨恨濮阳兴。[8]

永安五年(262年,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冬十月,濮阳兴升任为丞相,[9]与孙休的宠臣左将军张布一起被委以重用,当时张布负责管理宫政,濮阳兴负责军国要事,两人相互勾结,令国内大为失望。[10][11]

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蜀炎兴元年)冬十月,吴国的交阯郡吏吕兴发起叛乱,不久又传来魏国大举伐蜀的消息,孙休命令大军三路伐魏以救援蜀国,但依然没能来得及。丞相濮阳兴建议抽调屯田的一万人充入军队,来补充吴国战力。[12]

孙晧时期

永安七年(264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吴主孙休将长子孙𩅦托付给濮阳兴后逝世。[13]但在孙休死后,濮阳兴并未遵从他的意愿立太子孙𩅦为帝。当时盟国蜀汉已经灭亡,吴国的交阯一带又发生了叛乱,大臣们都认为应当拥立一位较年长的君主来领导国家。[14]左典军万彧极力向濮阳兴和张布推荐乌程侯孙皓,称他是“长沙桓王之畴”,濮阳兴、张布被万彧说服。在经朱太后同意后,濮阳兴与大将军丁奉等重臣一起迎立孙皓为帝。[15]孙皓即位后,濮阳兴因为迎立为功,被加封为侍中,遥领青州牧。[16]

孙皓改年号元兴(264年),期间嘉奖官吏,抚恤百姓,发放粮食,救济穷人,并且下令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当时人们都把他称为明主。[17]但很快,地位稳固后的孙皓便显露出鲁莽暴躁、骄傲自满、迷信以及嗜酒好色的一面。[18]当初拥立他的濮阳兴、张布对孙皓的转变感到震惊和失望,结果被万彧秘密告发。同年十一月初一(12月6日)[19],濮阳兴、张布入朝时被孙皓逮捕,叛处流放广州,后于同月在流放途中被孙皓派人处死,家属也遭诛杀。[20][21]此时,距离两人迎立孙皓才过了不到四个月。

Remove ads

评价

  • 陈寿评曰:“濮阳兴身居宰辅,虑不经国,协张布之邪,纳万彧之说,诛夷其宜矣。”(《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十九》)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