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潘世恩(1769年—1854年),字槐堂,號芝軒,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人,祖籍直隸歙縣,清朝政治人物、狀元。嘉慶年間,歷任侍讀、侍講學士、戶部尚書。道光年間,擔任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進太傅。潘世恩歷事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與堂兄潘世璜、孫潘祖蔭合稱為「蘇州三傑」。
嘉慶二年(1797年),潘世恩在翰林院大考中獲一等,擢升為侍讀。和珅認為他青年才俊,想要招攬他,潘世恩謝絕,不與其來往。這導致和珅的記恨,和珅將題本扣留六個月不予呈上。嘉慶帝親政後,升任侍講學士。一年三次升遷到內閣學士,歷任禮部、兵部、戶部、吏部侍郎,督雲南、浙江、江西學政[2]。
嘉慶十七年(1812年),潘世恩升任工部尚書,嘉慶十九年(1814年)調任戶部尚書。不久,潘世恩母親病逝,辭官回家服喪。母喪滿後,他上疏嘉慶帝,說老父年邁,要求在家侍養老父。適逢他的兒子中舉,也上折謝恩。因沒有親自前往京城,命降為侍郎,嘉慶帝鑑於他孝順,准他在家侍養,他在吳縣老家居住十年[3]。
道光七年(1827年),潘世恩父喪服除,擔任吏部侍郎,升任左都御史。道光十年(1830年),再擢為工部尚書。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潘世恩超升為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道光十五年(1835年)二月,授東閣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此後出任上書房總師傅,加太子太保銜。道光十八年(1838年)五月,晉為武英殿大學士[4]。
黑龍江將軍請求在都爾特增加六屯,潘世恩認為該地應當作為游牧之地,開墾是失策,不可允許。言官上奏說山東鹽課請歸地丁,潘世恩認為山東場灶有一半靠近江淮地區,一旦歸地丁,聽任民眾自運自銷,一定會成為兩淮引課的連累,不可實行[5][6]。鴉片戰爭爆發後,潘世恩支持林則徐前往廣東禁煙,力主嚴內治,方能御外侮。當時穆彰阿主和,潘世恩心中反對,卻不能公開表示異議[7]。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潘世恩因八十壽辰,晉太傅銜,賜用紫韁。次年,潘世恩得病,多次上書請求退休,道光帝用溫和的詔書慰留他,僅僅解除其軍機大臣的職務。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帝即位,潘世恩再次三次上書請求退休,才得到批准。咸豐帝命潘世恩享受完整俸祿,將他的兒子留在京城官邸[8]。
咸豐帝即位後下詔求賢,潘世恩已經退休,仍然上書說林則徐歷任封疆大吏,有體有用,請求咸豐帝將林則徐徵召進京聽候任用,並推薦前任台灣道姚瑩。咸豐帝認為正確,在罷免穆彰阿時還列舉潘世恩的言論[9][10]。咸豐二年(1852年)再次於壬子年鄉試時,他奉詔就近參加順天府鹿鳴宴。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科會試時,他應邀參加禮部的「瓊林筵宴」,咸豐帝親書「瓊林人瑞」匾額相贈。次年,潘世恩在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朝廷派遣親王祭奠,諡號「文恭」入祀賢良祠[11]。
《郎潛紀聞》稱潘世恩為三百年中第一福氣中人,列舉其為生加太傅、重宴瓊林[12]、狀元作宰相兼而有之的唯一一人[13]。道光二十四年,內閣四大學士,除潘世恩外,穆彰阿、寶興、卓秉恬三人都是他的門生。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