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 元朝時為濰州。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濰州治所北海縣併入濰州。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降濰州為縣。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正月,由萊州府改屬新設立的平度州[1]
- 清朝時期,仍為萊州府平度州所轄,屬山東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直屬萊州府,清朝考評:沖繁難[2]。
- 明清時期濰坊為有名的手工業生産地,「9000繡花女、3000銅鐵匠」便是形容當時濰坊手工業發展之盛況,因此有「南蘇州、北濰縣」一說。
-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管轄
- 1927年國民政府裁道設省,濰縣歸山東省管轄。
- 抗戰時期。濰坊有日本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建立的亞洲最大集中營濰縣集中營。為了報復美國及其同盟國,日軍專門用該集中營囚禁在華的外國人,甚至連後來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的恆安石都曾關押於此。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偷襲了珍珠港,作為報復及防範性措施,美國遂將合法僑居其國內的6萬多日本人強行集中在洛杉磯附近隔離關押。日本人很快就對此作出回應。從1941年底開始,日本人在中國全境搜捕所有在華的外籍牧師、教師、醫生和商人等,想將其全部關押以作為報復。這個集中關押外國犯人的集中營被選定在山東濰縣的樂道院。這裏本是北美基督教長老會的山東總部,為一處漂亮的歐式建築,位於當時濰縣東關門東南三里處虞河南岸。面積有五公頃多,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和美國《時代》雜誌的創辦人亨利·魯斯都曾隨父母在此居住過。院子裏原來還有醫院、學校等設施,也同時居住着許多中國人。1945年8月17日駐紮在重慶的美國飛虎隊解放了集中營。
- 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取得濰縣戰役勝利,於27日完全攻佔濰縣縣城。4月29日,設置濰坊特別市,為山東省直轄,市政府駐濰城,下轄濰縣城、東關、南關、北關、坊子、望留6個區[3]。
- 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名濰坊市,仍為山東省省轄市[3]。1950年,撤銷濰坊市,設昌濰專區。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區管轄。
- 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名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3]。
- 198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簡稱地級市),稱濰坊市,實行市管縣體制,轄三區(濰城、坊子、寒亭)九縣(益都、諸城、安丘、昌邑、壽光、臨朐、昌樂、高密、五蓮)。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