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灕江橋,位於廣西桂林市市內,橫跨灕江,故名。該橋西連上海路,東接灕江路,與西面700米處雉山橋一併連接了桂林市東西城區。
雉山灕江橋被官方稱做是國內第一座V型有技術難度的大橋(有爭議)。
灕江橋上是雙向車道,旁邊有行人路,分跨為67.5+95.0+67.5(m),錨跨長67.5m,懸臂長27.5m,懸臂間設置40m掛梁,均為箱形截面,墩頂箱高3.0m,向兩側對稱伸長16m,按直線變化成2.0m箱高。
灕江橋在建築專業上稱預應力混凝土V型墩剛構橋,V形墩的斜腿長12m,寬度與箱梁等同(5m),斜腿傾角45度。V形墩可減小主梁的±M峰值,並顯著降低建築高度,最小高跨比達1/42.5。
採用「V型」結構,有兩個V字結構支撐,橋面線條流暢,遠看秀氣狹長,總體給人清新明朗之感。
灕江橋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勘測、設計、施工,當地市政府總投資1421萬元,於1985年9月始建,1988年3月竣工並在9月通過驗收交付使用。
媒體報道建橋的構想緣於鐵道部大橋局局長池應波,由於所涉及的地形和景觀複雜,光橋的設計方案就搞了三年,在當時中國路橋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橋位的規劃早在1975年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肯定,在1982年9月自治區有關部門又進行反覆論證並確立了灕江橋的橋位,桂林市市政府以「市政函(1982)3號」文件將大橋的勘測、設計、施工委託給鐵道部大橋局。1982年11月,簽訂了「桂林灕江雉山公路橋勘測設計合同」,這樣灕江橋工程正式開始。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曾在1981年桂林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會召開時,人大代表們均要求修建此橋。上報後,自治區領導開始同意了建橋方案但第二天又否定了,桂林市科協里有人提出了改建過江隧道的方案,可是後來因為資金過高,且不可行而被否決。通過桂林市領導的努力,最終落實了建橋方案。
2015年9月28日,灕江橋擴建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工程將對引橋兩側輔道進行改造,兩側新建4米寬輔道及2.5米寬行人路,改造後引橋斷面寬51.5米。擴建後的橋樑及引道均為雙向六車道,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分離[1]。2017年5月2日項目完工[2]。
因為是國內首座,桂林人對此倍感自豪。它連通了上海路和灕江路整條直路,極大地方便了城市的東西交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