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混亂時期(俄語:Смутное время,縮寫為Смута,拉丁化:Smutnoye Vremya,縮寫為Smuta),又稱動亂時代、空位時期、大動亂時代,是俄羅斯歷史上留里克與羅曼諾夫王朝交替之際,一段政局動盪的時期。
混亂時期始於1598年費奧多爾一世(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1])離世,即留里克絕嗣,直到1613年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當選繼位,開啟羅曼諾夫王朝為止,長達十五年。廣義時段會由1583~1584年立窩尼亞戰爭失敗[2]後伊凡四世離世引發繼承危機,計至1618年俄波戰爭結束。該時期間曾有系列覬覦者和非正當名義的人,是自稱持有沙皇的頭銜[3]。
在費奧多爾去世後的三年內,國內先是經歷了1601-03年俄羅斯大饑荒,造成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在俄波戰爭(也稱為迪米特里之亂)期間俄國被波蘭立陶宛聯邦進佔,直到1612年被驅逐。這是俄羅斯史上最動盪和最暴力的時期之一:在近15年間(1598-1613),王位是被轉手6次,在俄羅斯南部和中部也造成傷亡與動盪[4],持續衝突造成的總死亡人數據估計介於百萬至一百二十萬之間,同時間國內一些地區的人口是經受過半的流失[5],還差點成為波蘭的一個省份[2]。
混亂時期前,一系列事件已造成了俄羅斯的不穩定。1598年,留里克王朝的最後繼承人,沙皇費奧多爾一世去世。皇后伊琳娜·戈東諾娃自稱攝政,但9天後即交權給兄長鮑里斯·戈東諾夫,自己退隱到修道院。鮑里斯繼位,成為俄羅斯沙皇[4]。鮑里斯面臨饑荒 (1601-03年)、七波雅爾的反對,以及波蘭人支持的皇位覬覦者挑戰[4]。
1591年,俄羅斯沙皇費奧多爾一世的同父異母兄弟、有王位繼承權的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離奇身亡。1604年,一個自稱是德米特里的人出現,並且得到了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
戈東諾夫在世時得以維持其政權[4]。但1605年4月,戈東諾夫去世,其子費奧多爾二世繼位,但支持假德米特里的暴徒殺死費奧多爾二世,並於 1605 年 6 月,立德米特里為沙皇,史稱「偽德米特里一世」[4]。
由於採取親波蘭的政策,德米特里觸怒了俄羅斯大貴族。在權勢貴族瓦西里·叔伊斯基的率領下,德米特里被殺,叔伊斯基即位,號稱瓦西里四世(1606—1610)[4]。此事件即為混亂時期的開始[4]。
1607年,另一個偽德米特里出現,再次得到波蘭的支持。1610年,波蘭軍隊攻佔莫斯科,瓦西里四世被俘同時瑞典軍隊自瑞屬芬蘭開始入侵北邊,1611年大諾夫哥羅德被瑞典攻佔,隔年瑞典已佔領了俄羅斯所有波羅的海出海口,其後俄羅斯正式割給瑞典。而由於西吉斯蒙德想讓自己的兒子弗瓦迪斯拉夫繼承俄羅斯皇位,後來又改變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羅斯沙皇。但是波蘭入侵者在1612年被俄羅斯貴族們召集的軍隊驅逐。
1613年,全俄羅斯縉紳會議宣佈立17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沙皇,羅曼諾夫王朝開始。
1617年瑞典和俄羅斯議和,簽訂斯托爾博沃和約。1619年波蘭獲得了斯摩棱斯克和切爾尼戈夫。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