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口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門口遺址,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為白族地區古遺址[1]。2013年3月5日,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門口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 |
座標 | 26°28′10.31″N 99°55′10.67″E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 |
編號 | 7-0418-1-418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1957年3月,挖掘雲南省劍川縣海門口河道工程時發現。遺址系湖濱村落,為一處石器和銅器共存的遺址。一共出土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銅器14件、其它骨角器六七十件。陶器中尤以網墜為多,還有銅釣鈎,體現當時此地居民從事捕魚業。同時出土有麻石製作的銅花,其形狀、紋飾與銅器完全相同[2]。此外出土干欄式建築的成排木樁,總數224根,由雲南省博物館收藏[3]。
1978年4月,雲南省博物館再次對劍川海門口遺址進行發掘(第二次挖掘),在此基礎上發表了《雲南劍川海門口青銅時代早期遺址》的文章。鑑定其出土的動物遺骸有梅花鹿、水牛、狗、家豬、野豬等。同時,對出土的農作物遺存也進行鑑定,認為海門口的農作物主要是稻穀(為秈稻和粳稻兩大類),從而表明劍川海門口遺址已有家畜、家禽的飼養和水稻作物的種植[4]。2008年初,由雲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並聯合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劍川縣文物管理所對海門口遺址進行了第三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這次考古發掘面積共1395平方米,將航圖、浮選、水洗、數據庫管理等各種先進技術全方位運用於發掘和記錄,共出土3000多件文物,包括有陶器、石器、骨器、牙器、木器、銅器、鐵器、動物骨骼和農作物遺存八大類[5]。
據考證該遺址距今約3200年,相當於商朝後期,是研究滇西洱海周圍古代社會文化面貌和雲南民族史分期的主要史料,它也標誌着雲南原始社會解體[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