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恩(Tyburn)是曾經位於英格蘭米德爾塞克斯的一個莊園,是馬里波恩教區的兩個莊園之一,早在1086年的末日審判書上就已經記載此地。

Thumb
泰伯恩絞刑架和周邊環境,1746年

它以幾條古羅馬道路為界,西達現代埃奇威爾路,南至現代的牛津街,其交叉口是泰伯恩絞刑架(Tyburn Gallows;俗稱Tyburn Tree)。它是處決倫敦罪犯的主要場所,以至於一度成為死刑的代名詞,18世紀也被稱為「上帝的法庭」(God's Tribunal)[1]

其名來自於西伯恩河的支流泰伯恩溪(Tyburn Brook),原意是「邊界之溪」[2]

泰伯恩絞刑架

Thumb
絞刑架

儘管倫敦其他地方也有刑場處(特別是在塔丘,這裏通常處決的是犯了叛國罪的上流社會人物),但1400年代開始大多數倫敦的處刑都開始在此執行,取代了史密斯菲爾德的地位[3]。來到這裏之前,囚犯們會從倫敦市的紐蓋特監獄一路遊行,經過聖吉爾牛津街(當時稱為泰伯恩路)。

泰伯恩的第一次處刑記錄可以追溯至1196年。發動人民暴亂的威廉·菲茨·奧斯伯特被一匹馬赤身裸體地拖到泰伯恩,並處以絞刑。[4]

1537年,亨利八世在泰伯恩處決了求恩巡禮的領導者,包括尼古拉斯·坦佩斯[5]

1571年,泰伯恩樹(Tyburn Tree)在今天的埃奇威爾路、貝斯沃特路和牛津街的交叉處豎立,原址在現在的大理石拱門以西200米處。 它是一個絞刑架,由三條腿支撐,因此也叫「Triple Tree」。它可以同時絞死幾名罪犯,因此被用於大規模處決中。1649年6月23日,24名囚犯(23男,1女)同時在這裏被絞死。[6]

處決後,屍體將被埋在刑場附近,或稍後被醫生拿走解剖[7]。圍觀人群有時會與外科醫生搶奪屍體,以免被肢解的屍體無法在審判日復活,傑克·謝潑德迪克·特平威廉·斯皮戈特處刑後發生過這樣的事件[8]

「泰伯恩樹」的第一個受刑者是羅馬天主教徒約翰·斯托里,罪名是叛國[9]。英格蘭內戰中處死國王的約翰·布拉德肖亨利·艾爾頓奧利弗·克倫威爾死後在1661年1月遭掘墳,並吊在泰伯恩。

絞刑架由於磨損更換過多次。在遭到破壞後,1759年10月新的移動絞刑架替換了原先的固定絞刑架,直至泰伯恩刑場停用。[9]

Thumb
威廉·賀加斯1747年繪製的作品,背景就是泰伯恩

泰伯恩最後一次處刑時間是1783年11月3日,受刑者是強盜約翰·奧斯汀。在接下來的八十五年裏,絞刑處刑地換成了紐蓋特監獄外。之後,1868年為了避免公開處刑導致的公共秩序混亂,政府決定在監獄內處決犯人。[10]

絞刑架的所在地現在有三棵橡樹作為標誌,它們植於2014年[11]。泰伯恩修道院(Tyburn Convent)也得名於刑場[1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