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面堂(全稱為廣東省基督教沙面會堂,亦稱基督教沙面堂或沙面基督堂)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位於荔灣區沙面南街60號。
該教堂最初是英國聖公會在沙面廣州英租界設立的一座專供外僑禮拜的教堂。英國駐華公使利用清政府支付的賠款,本利共18464.20銀元,於1861年開始籌建,1865年前後建成禮拜堂。
1885至1889年間,廣州基督教協會與在廣州傳道的不同宗派多次商議,後者可以在沙面堂舉行禮拜活動,沙面堂為不同宗派的儀式提供幫助。1894年,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更以文件形式,公佈允許新教其他宗派使用沙面堂,只是英國聖公會優先。
沙面堂及其前身十三行禮拜堂歷來有聖公會背景。長期以來,英國政府為廣州的英國僑民派出特遣牧師並提供牧養。在沙面堂開放給多宗派使用後,英國政府便不再負擔,相關事務交由廣州基督教協會料理。
從1870年開始,沙面堂由廣州基督教協會自立給養。1895年,廣州基督教協會名義上結束了對沙面堂的管治,此後的教會事工由香港的聖公會銜接。1906年,沙面堂正式隸屬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及後由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巡牧制度」治理。
1896年,Maude Carrall或Muriel Carrall為該教堂拍攝了照片。[1]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國政府收回沙面租界。沙面堂1949年後被政府部門佔用,1989年由省基督教兩會收回,1991年恢復宗教活動。1994年至2001年期間,沙面堂曾用作廣東協和神學院第二院址。
沙面堂坐北向南,大堂1層,鐘樓4層,佔地310平方米,風格為仿古羅馬式。教堂以西還有一座牧師樓,佔地340平方米。
大堂兩側牆上,各有6個高大的半圓拱頂長窗,鑲有花窗畫,以聖經故事為圖案主題。
左側花窗畫描繪的是6個《舊約聖經》故事:伊甸園、挪亞方舟、亞伯拉罕獻以撒、過紅海、先知約拿、先知但以理。
右側花窗畫描繪的是6個《新約聖經》故事:聖子誕降、五餅二魚、最後的晚餐、耶穌受難、耶穌升天、啟示錄。
大堂正門兩側各有一個花窗畫,主題分別是讀經和禱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