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手服傳統上是海軍編制內海員(包括水兵及水手)穿着的制服,而在其他由政府所資助的航海事業,其員工也往往會穿着這類制服,其寬大、延伸至後背的衣領(襟)是顯著特徵。後來隨着時間的進展,也成為了一款兒童與少年、少女穿着的日常服飾。往後,不少學校的校服也採用水手服款式,尤其是以舊式日本女生校服最為著名。
![]() |
來歷
英國皇家海軍是最早有海軍制服標準的海軍,其水兵服最早可追溯至英皇海軍水手的工作服,1857年開始作為編制內海員制服使用,樣式也一直有小改動。[1]
藍色牛仔布衣領估計是水手服上識別度最高的元素了,傳統的說法是這個設計可追溯至當時海員是會戴着辮子帽。[2]不過這個說法被證實是錯誤的,即使到了帽子上沒有辮子時,寬大衣領也還不是制服的一部分。衣領的作用更多是防風之用。[1]靠近衣領邊沿上的三條白線和納爾遜準將的三次勝利無關,不過這個樣式設計在皇家海軍制服標準化以後就被確立了。[3]觸摸水手的衣領也常被認為是幸運的。[4]
軍裝

水手服或「海軍制服」(naval rig)現在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號士官制服,現代主要作為禮儀服使用。[5]
-
克里米亞戰爭中的英皇海軍水兵
美國海軍的首個軍服樣式標準在1817年推出,由美國政府採購,提供有冬服和夏服樣式以適應不同季節需要。夏服是由白色Cotton duck夾克衫、長褲及背心搭配,而冬服為藍色夾克衫、長褲、黃色鈕扣的紅色背心以及黑色帽子搭配。[7]1862年時根據英皇海軍的水手服樣式修改了一次。[8]
加拿大皇家海軍也有段時間是沿用英皇海軍的水手服作為其水兵制服,不過在1968年加拿大軍隊推出新的軍服標準以後就不再使用。
- 各國海軍的水兵服
-
美國海軍水兵服(藍)
-
美國海軍水兵服(白)
-
德國海軍水手制服
-
現代德國海軍
-
波蘭海軍水手制服
-
波蘭海軍水手制服
受英皇海軍影響,日本海軍於1872年時將水手服作為軍艦海員制服,海軍軍官則是採用立領軍官服。二戰後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也基本保留了水手服和立領制服,但樣式設計已不同於舊日本海軍時期的了,提供冬服和夏服。
-
日本海上自衛隊水兵服冬服
-
日本海上自衛隊水兵服夏服
台灣海峽兩岸的海軍(解放軍海軍和中華民國海軍)亦採用水手服樣式的水兵服。
- 解放軍海軍的水兵服
-
07式海軍水兵夏常服,
-
85式藏藍色海軍水兵服
- 中華民國海軍的水兵服
-
海軍冬季軍常服的中華民國海軍官兵
-
中華民國海軍水兵服冬服
童裝
1846年,4歲的威爾斯親王阿爾伯特·愛德華收到了皇家遊艇上水手所穿制服的縮小版。同年9月,他在海峽群島巡航時穿着這套迷你水手服,讓他的母親和公眾感到高興。[來源請求]當時流行的版畫,包括溫特哈爾特創作的著名肖像畫傳播了這一理念,直到1870年代,水手服已成為世界各地男孩和女孩的正常着裝。一些西方卡通及漫畫人物以水手服作為標誌,例如大力水手、唐老鴨和Spoilt Bastard。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成員在國際巡演中也穿着水手服。
水手服的女性版本「水手裙」,在20世紀初的美國廣為人知,當時是20世紀初的彼得·湯姆森連衣裙,以紐約和費城的海軍裁縫命名。[9]
在跳水手角笛舞時,高地角色舞者需要穿着水手服。
校服
最早的水手服,分別為平安女學院(左上)、福岡女學院(右上)和金城學院(下)。

臺灣的5所海事職校(高職)校服、日本中學女生校服以及泰國中學女生校服,最常採用水手服款式。
水手服最早是作為校服而引進日本,但第一套水手服是在1920年被採用為女學生的制服,京都府平安女學院的水手服[10]是連衣裙,用腰帶收緊腰部[11]。
至於第一個採用上下分離水手服作為制服的學派,至今仍常見,愛知論(1921年9月)、神奈川論(1921年11月)、福岡論(1921年12月)[12]:
- 愛知縣名古屋市的金城學院是根據處理學校辦公室工作的美國教師洛根的兩個女兒所穿的水手服設計的,並於1920年4月鼓勵學生進入「能做衣服就做衣服,並根據他們的個性製作」,並於1921年9月正式採用水手服作為制服。
- 1921年11月,神奈川縣橫濱市的費里斯女學院將水手服推薦為「女學生標準制服」作為標準制服,但很少有學生穿着它們。經過老師對設計的研究,水手服於1924年6月被正式採用為制服,所有學生都穿着。
- 在福岡縣福岡市的福岡女學院,當時擔任同一所學校校長的伊利沙伯·李[a]以他在英國留學時所穿的水手服為藍本,作為易於穿搭的體操服,於1917年大田服裝店要求生產。他花了三年時間只穿一件夾克,以便於活動。1920年完成夾克後,公司陷入了開發易於行動的裙子,但太田豊吉想出了將裙子打褶的想法,水手服的上衣和下裝就完成了。福岡女學院用作運動服,並於1921年12月正式採用為制服[11]。此外,福岡論在主頁上發佈主要制服製造商蜻蜓表示,福岡理論「符合一般理論」和「根據未來的發展,我們將考慮修訂」[13],並從該公司的網站中刪除了相關頁面。
之後,它作為初中和高中女生的制服在全國範圍內流行起來,並一直持續至今。水手服之所以傳遍日本全國,是因為包括東京大學在內的許多學校都採用了軍裝風格的立領五扣束腰外衣作為男生的校服[14],「那麼據說女生穿海軍服是有原因的」。不過,在學習院等一些學校,男生也採用海軍風格的隱藏鈎夾克[15],即使在海軍中,士官制服也是源自法國陸軍[16]的五粒扣束腰外衣。
赤川次郎的小說《水手服和機關槍》於1981年被翻拍成電影,由藥師丸博子主演,並大受歡迎[18]。當時藥師丸拍攝時,使用就讀東京都立八潮高中的水手服來射擊[19]。美少女研究家高倉文紀將其評價為「建立了能夠正確穿着水手服的偶像概念」[18]。
香港電影《開心鬼》、《開心鬼放暑假》、《開心鬼撞鬼》和《開心勿語》中的校服也採用水手服。但與日式水手服不同的是,採用的是粉白配色。
圖集
-
兒童水手服
-
日本女學生制服(夏季)
-
日本女學生制服(冬季)
-
日式動漫中的水手服
-
泰國初中女生校服,為泰式水手服。
-
寶塚歌劇團團員合照,身穿冬季款水手服
-
井口阿久利將水手服設計為運動服的設計圖
- 歷史照片中的水手服
-
民國時期兩名穿水手服的女學生
-
日治台灣的女學生肖像
-
日治朝鮮的女學生合照
-
土耳其的水手服,1930年代。
-
1929年台灣女高校生街拍照
-
穿水手服拉小提琴的諏訪根自子
-
兩位留短髮的女學生合照,吳金淼所攝
- 繪畫作品中的水手服
-
深谷美保子《離別》,約1920—1930年代。
-
須藤茂《友情》,1930年。
-
高畠華宵所繪《勿忘草》小說插圖,1932年。
-
陳敬輝《穿制服的少女》,1940年代。
- 影視作品中的水手服
-
1933年電影《港口的日本姑娘》劇照
-
1934年電影《隔壁的八重》劇照
-
1939年電影《採花日記》劇照
-
1949年電影《青色山脈》劇照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