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殘留日本兵,或稱為日本戰後散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8月結束後,仍然身處太平洋戰區且未投降的大日本帝國陸軍殘餘軍人,有的士兵堅信軍國主義的固執理念並強烈質疑日本投降的真實性而拒絕投降,也有因為通訊遭到美軍跳島戰略的切斷而未注意到玉音放送等日本已降消息的散兵。這些散兵在二戰後持續年餘的對敵人以及日後的當地警察作戰。有些殘留兵則是更換陣營,自願參與法越戰爭和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來將亞洲殖民地自西方人的控制下解放。2014年8月25日,小野盛(印度尼西亞名:拉夫馬特)以94歲高齡去世。除失蹤者外,小野盛被認為是印尼最後的殘留日本兵,由此確認其所在地的印尼殘留日本兵全部死亡[1][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在亞洲及太平洋等地駐守的舊日本軍隊,由日本政府帶領下逐批遣送回日本。但是仍有一部份的的舊日本軍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留在當地生活而不返回日本。例如:
根據大阪經濟法科大學的教授林英一統計,在各地的殘留日本兵的總數約有1萬人。
殘留日本兵主要存在於中國大陸。這些人大多與非軍人的在華日本人一起加入國民革命軍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約5600位殘留日本軍曾經在國共內戰參戰[10]。在山西省曾經有2600位軍人或非軍人的日本人加入國民革命軍,在日本投降後四年仍持續作戰(山西殘留日本軍隊)。除此之外,八路軍在其控制的地區內以舊日本陸軍第二航空軍的300名成員等為基礎,創辦了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共有約3000位日本人參加過。[1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殖民母國荷蘭再度試圖進攻印尼,而主張獨立的蘇卡諾則暗中接收了舊日本軍的武器及相關人才,進行軍事訓練,開始了印尼的獨立戰爭。獨立戰爭結束後。印尼相當感謝這些戰後自願留下的日本軍的協助,將日本軍的傭兵視為開國英雄。在印尼的殘留日本兵在紀錄上約有903人[11]。
當時越南為法國殖民地,仍約有700-800位日本兵滯留當地[12],以及部份的戰鬥機和戰車等兵器。1946年,留在當地的日本軍協助參與越南獨立戰爭,以及設立軍事學校。在越南參與越南獨立戰爭的日本兵,有部分收到越南的勳章。[13]除此之外,越南獨立戰爭後回日本的日本兵有部分成立日越貿易會或日本越南友好協會等組織,維持兩國的民間交流。
二戰後,在馬里亞納群島中有一個稱作安納塔漢島的小島,上面原本有三十幾位的軍人以及民間人士。在二戰結束後,原本美軍有通知已終戰,但是在島上的日本人不相信,並持續在上面居住。後來發生了為了爭奪唯一的一位女性的同胞相殺事件,1950年,該名女子離開,向美軍求援,才被外界所知。(安納塔漢島女王事件)。
前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組成後來的馬來亞共產黨,在二戰結束後,開始進行脫離英國獨立戰爭,據了解約有200-400名殘留日本兵也參與其中[11]。由於記錄上較不完整,相關的狀況仍有相當多不清楚的部分[14]。
在英帕爾戰役地泰國緬甸邊境,因為作戰失敗逃走的逃亡士兵或是迷路而留在當地的前日本殘留兵,約有1000位。[11]。2009年,日本紀錄片《花與兵隊》拍攝之後當地的狀況,[15],2009年1月26日留在當地的老兵藤田松吉過世[16]、2009年10月26日,最後一位日本殘留兵中野彌一郎在當地過世。
跟上述在太平洋戰爭因為日本戰敗後發生的殘留兵不同,在二戰之前就已經在蘇聯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出現「殘留日本兵」。這些日本兵都是因為諾門罕戰役的俘虜,被迫留在當地接受勞動,或是後來投降,在當地結婚生子,成為蘇聯人民[17]。而二戰後,蘇聯將為數眾多的日本戰俘抓到西伯利亞的勞改營,由於環境惡劣,不少戰俘死於勞改營。[18]最終隨着日本與蘇聯關係良好,戰俘陸續回到日本,但也有部分留在當地成為日本裔俄羅斯人,這樣的日本兵約有800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