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行軍步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正步,又稱鵝步、刺步,是指一種隊伍行進的步法,主要應用於閱兵分列式中行進的軍人。正步最初是普魯士軍隊在19世紀初期在閱兵中使用。如今,各個地區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但行進時的主要特徵均為,每個人上身直立,兩腿繃直和兩腳着地用力,隊伍遵循一定節奏整齊前進。這種行進方法意在展現軍威,但由於訓練費時費力,有如軍隊不務正業,也遭到非議,有說法稱這種訓練會導致膝蓋受傷,但如果是久坐的女性,着重在四頭肌作為適當復建動作,其實也有矯正的效果[1][2][3]。
正步具體的來源,目前有兩個說法:
歐洲諸多走正步的國家,主要是受到德俄兩國的影響,現在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歐洲國家已逐步摒棄了正步這一行進形式。受到德國影響的國家有:法西斯時期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土耳其;受到俄羅斯影響的國家有: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東歐(現多捨棄)的眾多社會主義國家。
德國作為正步的發源地,在普魯士之後統一的德意志政權中得以一脈相承,實際上在二戰結束前德軍一直保留着接受檢閱走正步的傳統。 元首希特拉認為正步走能夠強有力地整頓紀律,於是1920年代,希特拉在納粹黨的衝鋒隊內部率先推行普魯士軍隊的正步走。在1933年,納粹黨執政後,正步正式成為了納粹黨黨衛軍和納粹德國國防軍的步法。
二戰結束後,西部的聯邦德國把正步當做納粹主義的象徵之一而徹底廢除,而東部的民主德國則是採用蘇式正步與傳統普魯士正步相結合的混合式新正步。1990年,統一前的民主德國也廢除了正步這一規定。
在沙俄時期,普魯士正步隨普裔教官傳入俄國,並作為閱兵的唯一正式步法。 十月革命後,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在列寧、史達林相繼領導下稍作修改後繼承了沙俄的正步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隨着超級大國勢力的擴大,東歐和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如民主德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均將正步列入了軍事操練技能中。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繼續採用前蘇聯時代的正步,大型的慶典(如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仍保持正步的傳統。
如今亞洲保留正步的國家主要深受蘇聯的影響,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蒙古、阿富汗、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庫曼、哈薩克等社會主義國家或原社會主義國家。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根據自身特點加以改動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正步起始於淮軍,當時稱「鴨步」。袁世凱小站練兵以德國操法編練新軍,單兵基本教練制式課目中包括了「慢步」與「正步」兩種。慢步就是將正步放慢,每分鐘只走64步。正步將慢步加快到每分鐘96步至114步,步長80公分。袁世凱練兵集成之《訓練操法詳晰圖說》中撥慢步的規定:
須立正,次雙手扠腰。令曰「開慢步數一」:即將左腳跟提起,膝蓋微向前彎,腳尖着地,與右腳尖齊。上身須正直不動,兩眼向前平看,右膝蓋用力向後挺。「二」:將左腳猛向前踢踢出,遠近盡骽之長,腳底離地約十生的密達(合工部尺三寸一分五厘),腳尖向下向外,上身仍須正直。右膝蓋仍向後挺。「三」:左腳即以踢出原式向前邁步,上身隨之腳掌平落於地,兩腳尖相距須一密達(合工部尺三尺一寸五分),左腳落地,膝蓋即力向後挺,右腳即離地向後伸直,身體微向前俯
黃埔軍校教練方式與保定軍校的教育方式大致相同,所以也撥慢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民國十七年(1926年)頒佈《步兵操典新草案》,明令廢止撥慢步,只規定正步為:
第四十條 正步一步之長,自前足跟至後足跟,以七十五生的為基準,其速度一分鐘以一百一十四步為基準…欲使走正步,下口令如左。開步-走。左腿稍提起,腳向前出,至距右足七十五生的之處,一步伸直,一面抵地,體重即全移於此足之上。同時右足離地,亦如上法,逐次前進,頭宜保持正直,兩臂自然擺動。
民國24年(1935年)頒佈《步兵操典新草案》規定:
第50條 聞「正步-走」口令,左腳微曲前提,腳尖稍向外方,距後腳跟約七十五公分處,然後伸直着地,再開右腳,依法行進。但不可過度提高,或着地用力過重。兩臂自然前後擺動。務需隨時保持嚴格,尤需注意頭部之良好姿勢,筋肉不可過事緊張。惟此種行進,系在短距離間欲檢知軍隊之精神,或施行敬禮及閱兵式時始用之」。
正步早期被中華民國政府列入「國軍基本教練」之中,民國89年(2000年)民進黨政府首次執政後,對廢除「踢正步」進行,調整與研究,在民國92年(2003年)4月在中華民國總統府軍事會議之中,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兼三軍統帥陳水扁核定廢止中華民國國軍部隊「踢正步」,中華民國國防部下令以踢正步違反人體工學廢除國軍部隊此項訓練,國軍部隊一體適用。目前只有中華民國三軍儀隊依軍禮需求使用正步。而臺灣女兵走的閱兵步法也相對獨特,是一種稱為「木蘭步」的碎步步法[7]。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起先走的是英式齊步,後採用蘇聯的正步隊列條例,這無論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還是最初的四次國慶閱兵上都可以看出來。而後,解放軍感到英式步法與蘇式正步並不適合中國人體形,於是決定將自袁世凱北洋新軍以來,包括國民革命軍的普魯士正步在內的一系列動作與蘇式正步相結合,並增大手臂擺動幅度與行進節奏,形成一種本土化普魯士與蘇式混合式的新正步,成為了如今的解放軍正步。而後此種正步亦為越南、老撾和緬甸北部分裂自緬甸共產黨的地方武裝所採用。具體規定為:
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繃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整個腳掌着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着夏季作訓服時,約與第三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訓服時,約與第四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時,手腕上沿距領口角約15厘米),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鐘110-116步。
1997年主權移交後,傳統上採用英式步伐的一些政府部門也開始採用解放軍式正步進行表演,如香港海關 [8]、香港警察[9]。而自2022年1月24日及7月1日起,香港消防處及警方將分別全面改用正步,取代沿用已久的英式步操,由於香港警察學院目前為飛行服務隊提供的訓練是包括步操[10],故當香港警察轉用中式步操亦等同飛行服務隊都轉用中式步操;此外,懲教署職員訓練院亦將於相若時間跟隨[11]。此前,入境事務處及香港海關已於2021年初率先改用,並分別於同年4月和12月的結業會操起全面實施[12]。民眾安全服務隊於2022年11月27日在警察學院舉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及民安隊70周年紀念大會操及之後亦會轉用中式步操[13] 。
朝鮮早期接受了蘇聯的正步隊列條例,並加以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從1997年4月25日金日成誕辰85週年暨朝鮮人民軍建軍65週年紀念閱兵式起朝鮮人民軍三軍儀仗隊開始採用「彈簧步」[14][15],並於2007年4月25日朝鮮舉行慶祝朝鮮人民軍建軍75周年閱兵式起全面實施[16]。朝鮮人民軍在正步行進時不擺臂而高踢腿成直角,前進時重心在兩腳間逐漸交換,很有氣勢但難度較大[5][17][18]。然而,自2020年10月10日朝鮮勞動黨成立75周年閱兵起,朝鮮便拋棄過往難度大的「彈簧步」,改採用類似中蘇混合式的新正步風格[19]。
自衛隊不踢正步,只有常步、速步與駈步(即跑步)三種步法。日軍閱兵使用常步,只是將腿儘量整齊抬高而不踢出,但手臂向前擺動則到90度。
伊朗從帝國時期開始至今採用正步,而現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軍隊仍採用正步,而伊斯蘭革命衛隊則採用高步(High step)
除古巴受到蘇聯的影響外,美洲的正步主要是受到了德國出色軍事教官的影響,如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委內瑞拉等國。
雖然美國也有大型閱兵,但是美國認為正步是舊時代大陸政權的象徵,並從訓練難度以及人體工學考量,美軍認為與其花時間練習步操來顯示軍威,還不如將時間用於較實際的作戰訓練,美軍的隊列規定裏沒有正步[6][5]。
埃塞俄比亞、貝寧、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和安哥拉等前社會主義國家主要受到的是蘇聯的影響,阿爾及利亞、布隆迪、喀麥隆、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提、埃及、赤道幾內亞、加蓬、加納、多哥、馬達加斯加、毛里塔尼亞、納米比亞、盧旺達、烏干達、塞內加爾、塞舌爾、布基納法索等國則受到德國的影響。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