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共同體錦標賽(European Community Championship),也稱為「安特衛普歐共體錦標賽」(ECC Antwerp),簡稱「歐共體錦標賽」,是1982年到1998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辦的男子職業網球賽事。最初是一項邀請表演賽,1992年歐共體錦標賽成為ATP巡迴賽的一部分。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5月15日) |
該賽事於1982年12月舉行,最初是在大獎賽網球巡迴賽之外舉行的一項特別的邀請/表演賽,在1992年之前沒有分配任何ATP排名積分。在一個表演性的比賽中,邀請那些當年在歐洲贏得網球賽事冠軍的球員。24名球員可獲得70萬美元的獎金。當時,意大利公開賽和倫敦溫布利室內錦標賽等歐洲頂級賽事(超級系列賽)的獎金分別只有30萬美元和20萬美元。比賽的場地是室內地毯。
它被稱為歐洲冠軍錦標賽(European Champions' Championship),並從1986年改名為歐洲共同體錦標賽。它的綽號是「金球拍」錦標賽(Gold Racquet),因為如果一個球員在五年內贏得三次賽事冠軍,他還將獲得一個特殊的獎盃,一個真人大小,重達13.2磅的黃金球拍,鑲嵌着1420顆鑽石,價值100萬美元,由藝術家瓦羅扎(Varozza)創作。這啟發了鑽石運動會,一個自2002年以來在安特衛普舉辦的WTA巡迴賽,也有類似的獎盃制度。
1985年,伊萬·倫德爾在4年內贏得了他的第三個冠軍頭銜,並獲得了20萬美元的獎金和金球拍。1991年,鮑里斯·貝克爾在安特衛普以6-4,7-5擊敗倫德爾,破壞了倫德爾獲得125萬美元獎金(25萬美元獎金加上100萬美元球拍)的夢想。如果倫德爾贏了,他將保留這個金鑽組合的球拍獎盃,加上他從1985年起獲得的獎盃,價值約為100萬美元。在1987年和1989年獲勝後,他第二次參加競爭,但那一年他只獲得了10萬美元。
歷年決賽
邀請/表演賽 | |||||
---|---|---|---|---|---|
1982 | 伊萬·倫德爾 | 約翰·麥肯羅 | 3–6, 7–6(7–2), 6–3, 6–3 | ||
1983 | 約翰·麥肯羅 | 吉恩·邁耶 | 6–4, 6–3, 6–4 | ||
1984 | 伊萬·倫德爾 | 安德斯·耶呂德 | 6–1, 6–2, 6–2 | ||
1985 | 伊萬·倫德爾 | 約翰·麥肯羅 | 1–6, 7–6(7–5), 6–2, 6–2 | ||
1986 | 約翰·麥肯羅 |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 6–3, 1–6, 7–6(7–5), 5–7, 6–2 | ||
1987 | 伊萬·倫德爾 |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 5–7, 6–1, 6–4, 6–3 | ||
1988 | 約翰·麥肯羅 | 安德烈·切斯諾科夫 | 6–1, 7–5, 6–2 | ||
1989 | 伊萬·倫德爾 | 米洛斯拉夫·梅奇日 | 6–2, 6–2, 1–6, 6–4 | ||
1990 |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 | 亨利·勒孔特 | 6–2, 7–6(8–6), 4–6, 4–6, 6–1 | ||
1991 | 亞倫·克里克斯坦 | 鮑里斯·貝克爾 | walkover | ||
ATP世界系列賽 (1992-1998) | |||||
1992 | 理查德·克拉吉塞克 | 馬克·伍德福德 | 6–2, 6–2 | ||
1993 | 皮特·桑普拉斯 | 馬格努斯·古斯塔夫森 | 6–1, 6–4 | ||
1994 | 皮特·桑普拉斯 | 馬格努斯·拉爾森 | 7–6(7–5), 6–4 | ||
1995 | 沒有舉辦 | ||||
1996 | 米夏埃爾·施蒂希 |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 | 6–3, 6–2, 7–6(7–5) | ||
1997 | 馬克·羅塞特 | 蒂姆·亨曼 | 6–2, 7–5, 6–4 | ||
1998 | 格雷格·魯塞德斯基 | 馬克·羅塞特 | 7–6(7–3), 3–6, 6–1, 6–4 |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
ATP世界系列賽 (1992-1998) | |||||
1992 | 約翰·菲茨傑拉德 安德斯·耶呂德 |
賈里德·帕爾默 帕特里克·麥肯羅 |
6–2, 6–2 | ||
1993 | 格蘭特·康奈爾 帕特里克·加爾布雷思 |
韋恩·費雷拉 哈維爾·桑切斯 |
6–3, 7–6 | ||
1994 | 揚·阿佩爾 約納斯·比約克曼 |
亨德里克·詹·戴維斯 塞巴斯蒂安·拉羅 |
4–6, 6–1, 6–2 | ||
1995 | 沒有舉辦 | ||||
1996 | 約納斯·比約克曼 尼克拉斯·庫爾蒂 |
葉夫蓋尼·卡費爾尼科夫 門諾·歐斯廷 |
6–4, 6–4 | ||
1997 | 戴維·亞當斯 奧利維爾·德拉瓦特 |
桑登·施托勒 西羅·薩克 |
3–6, 6–2, 6–1 | ||
1998 | 韋恩·費雷拉 葉夫蓋尼·卡費爾尼科夫 |
托馬斯·卡沃內利 弗朗西斯科·羅伊格 |
7–5, 3–6, 6–2 |
相關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