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木(學名:Pistacia chinensis),又名腦心木、爛心木、楷木、黃連茶、孔木、楷樹、Otohu(泰雅語)、Kauni'ppu(排灣語),為漆樹科黃連木屬下的一個種。分佈於中國大陸、台灣、菲律賓等地,生長於海拔140米至3,35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石山林中。
木質堅硬,且適應性強,可在惡劣環境及土質的狀況下生長,可達20m高。[1]由於它的落葉性以及迷人的果實,黃連木被廣泛用做行道樹。
物種型態
分佈
原生於中國華中、華南各省、菲律賓及臺灣中南東部山麓溪谷。美國南部亦有引進種植。
主要分佈於海拔100-3600 m的山區森林,通常生長在石質土壤。[1]
生態
- 黃連木為陽性植物,需種植在陽光充裕的環境下。
- 為本屬中最耐寒的物種,可忍受約-25°C的天氣。
- 由於黃連木在秋天會轉為鮮艷的緋紅色,常被栽植為行道樹。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低海拔沙漠,它是唯一會轉紅的樹種。
用途
- 由於黃連木的適應力極強,以及它的落葉性,因此常在園藝上被栽植作都市的行道樹。在美國,黃連木也被用作阿月渾子的替代用行道樹。[2]
- 在中國,黃連木的種子還可榨油,製造燃油、潤滑油或生質柴油。
- 黃連木木材質地細緻,被選為台灣產木材的闊葉一級木,也是裝飾器具如硯箱、鏡台、花盆台及手杖等的用材之一,目前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選作植物園外圍的行道樹。[1][3]
- 黃連木的紅色嫩葉可供食用。黃連木的幼葉初展時,其色紅艷,如黃鸝之頭,可醃食,亦可採其嫩葉製茶,名為黃鸝茶。
- 山東曲阜孔廟之黃連木,相傳為子貢為孔子守墓時所植。
- 藥用:
- 葉芽:苦、澀、寒;效用:葉芽:清熱解毒,止渴。治暑熱口渴,霍亂,痢疾,咽喉痛。口舌糜爛,濕瘡,漆瘡初起。
- 樹皮:樹皮:苦、寒。清熱解毒。治痢疾,皮膚搔癢,瘡癢。[4]
同種異名
Pistacia chinensis(有效學名)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