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山鄉
臺灣嘉義縣的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山鄉,舊稱「梅仔坑」、「小梅庄」[1],位於台灣嘉義縣東北部,嘉南平原的東北端,緊鄰嘉義都會區。北隔清水溪與雲林縣古坑鄉為界,西鄰大林鎮、民雄鄉,東臨阿里山鄉,南接竹崎鄉。全境地形複雜,由西到東分別為丘陵、淺山及深山,山嶺高低起伏,坡陡川急,為其最主要的地理特色[2]:2。
Remove ads
梅山鄉早期為鄒族全仔社的活動領域,清代康熙年間始有漢人由西向東陸續入墾,先民多由鄰近的大林、竹崎、古坑等地遷來,多數聚落主要在道光年間後形成[3]。戰後初期由於交通的改善,各項竹材加工業及果類的產藝推廣,商業繁榮,成為嘉南地區山產的總匯,有雲嘉地區的「小北投」之稱[4]:289。經濟產業上,河階地為農業,山坡地原為種植果樹、竹材加工業,後改為種植高山茶[5]。
Remove ads
歷史
梅山鄉舊稱「梅仔坑」(台灣日治時稱『梅仔坑庄』),因為本地位於倒孔溪南岸的寬闊坑谷內,而且這一帶往昔是以梅花著稱,故有此稱。後來則改為「梅山」。另有一說為:本地位處山腳地帶,為行旅必經之地,有人在溪畔築屋,販售「米糕粥」,閩人稱粥為「糜」,乃稱本地為「糜仔坑」。
日治初期,梅山屬臺南縣嘉義支廳。1895年9月,改為臺南民政支部嘉義出張所。1896年,改為臺南縣嘉義支廳。1897年,隸屬嘉義縣梅仔坑辨務署。1898年,屬臺南縣嘉義支廳。1901年,隸屬嘉義廳梅仔坑支廳。1907年,屬竹頭崎支廳梅仔坑區。1920年,隸屬臺南州嘉義郡小梅庄[6]。梅仔坑改名小梅後,根據《臺灣日日新報》載,當地居民認為小梅之名「帶有女性,殊不足以冠庄名」,要求改名「梅山」。並認為「梅山」之名能與竹山、松山並稱,「湊成松竹梅,豈不美哉」[7]。雖然此案在日治時期並未實施,不過當地已有以梅山為名的自動車會社(汽車公司)。
1946年政權轉移後,小梅庄改為小梅鄉。當地居民復向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陳情,認為小梅之名「屬𡢃婢名稱,似怯弱之狀態,兼與大林鎮連接時有大小懸殊之感」[8],再次要求改名。公署最終採納鄉民意見,同年6月21日,小梅鄉正式更名梅山鄉。1950年,原臺南縣劃分為臺南、嘉義、雲林三縣,梅山鄉改隸嘉義縣[9]:70。期間與之後境內村數歷經三次變更[註 1],至1967年起,梅山鄉共轄18個村[10]。
Remove ads
地理

地形區分為丘陵區、淺山區、深山區,各村所在地區為:
- 丘陵區:梅北、梅東、梅南、過山、大南、雙溪
- 淺山區:圳北、圳南、永興、半天、安靖
- 深山區:龍眼、太平、太興、碧湖、瑞峰、瑞里、太和。[11]
境內主要高山有:觀音山、觀音石山、祝壽山、大巃山、大坪山、梨園山、大尖山、二尖山、馬鞍山、碧鳳山、雲戴山、光崙山、幼葉林山、海鼠山、科仔林山、聖觀音峰、山仔坑山、頭前山、蛇仔巃山。[12]
區域內水系可區分為兩個流域,圳南、太平兩村以西為北港溪流域,龍眼、太平村以東為清水溪流域,兩個流域又各有兩條主要溪流:
- 北港溪流域:華興溪、三疊溪
- 清水溪港域:生毛樹溪、阿里山溪
根據嘉義縣竹崎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梅山鄉戶數約6.8千戶,人口約1.7萬人,鄉內人口主要集中在梅北村、梅東村及大南村等地,此三村的總人口數約佔全鄉人口數的一半左右,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梅北村與碧湖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4,804人與274人[13];人口密度最高與最低的村分別是梅北村與太和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2,010人與39人[14][13]。
Remove ads
政治
梅山鄉公所是梅山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梅山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嘉義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梅山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3個附屬機關[15]。
梅山鄉民代表會是梅山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梅山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梅山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6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6]。
- 嘉義縣警察局竹崎分局
- 梅山分駐所
- 太平派出所
- 瑞里派出所
- 大南派出所
- 太和派出所
產業
文化
教育
- 嘉義縣立梅山國民中學
- 嘉義縣梅山鄉梅山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梅北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大南國民小學
- 安靖分校
- 嘉義縣梅山鄉梅圳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太興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瑞里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瑞峰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太和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仁和國民小學
-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國民小學:太平實驗小學2015年8月正式招生開課,為「學校型態教育實驗條例」通過後全國第一所公立教育實驗小學,成立後將委由國立嘉義大學經營[18]
交通
旅遊
相關條目
註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