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蘭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copelandii)是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特有的的熱帶食蟲植物。原僅了解到其存在於達沃市附近的阿波火山及比斯利格附近的帕西安山(Mount Pasian),之後在整個民答那峨島的許多山上都發現了科普蘭豬籠草。[6]其也可能出現於甘米銀島附近。[7][8][9]其得名於埃德溫·柯普蘭(Edwin Copeland)。其海拔分佈範圍為1100米至2400米。[6]尚未發現科普蘭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10]也未有關於科普蘭豬籠草的變型或變種的描述。
科普蘭豬籠草 | |
---|---|
產自阿波火山的科普蘭豬籠草的下位籠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
屬: | 豬籠草屬 Nepenthes |
種: | 科普蘭豬籠草 N. copelandii
|
二名法 | |
Nepenthes copelandii | |
異名 | |
|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種植愛好者培育了大量產自阿波火山的科普蘭豬籠草,該類群也被稱為「N. sp. Philippines No. 2」。而產自帕西安山的類群進入種植的時間要比該類群晚得多。[11]
科普蘭豬籠草屬於非正式的「翼狀豬籠草組」分類群下,其中還包括翼狀豬籠草(N. alata)、塞西爾豬籠草(N. ceciliae)、絕滅豬籠草(N. extincta)、小花豬籠草(N. graciliflora)、漢密吉伊坦山豬籠草(N. hamiguitanensi)、奇坦蘭山豬籠草(N. kitanglad)、倉田豬籠草(N. kurata)、萊特島豬籠草(N. leyte)、民答那峨島豬籠草(N. mindanaoensis)、內格羅斯島豬籠草(N. negros)、拉莫斯豬籠草(N. ramos)、薩蘭加尼豬籠草(N. saranganiensis)及超基豬籠草(N. ultra)。[3][12][13][14]這些物種之間存在着許多共同特徵,比如葉柄具翼、捕蟲籠籠蓋下表面基部存在附屬物,及上位籠基部通常較寬。[3][12]
在食蟲植物數據庫中,分類學家簡·斯洛爾(Jan Schlauer )將科普蘭豬籠草視為翼狀豬籠草的同物異名。[15]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