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林可彝(1893年—1928年1月4日),本名瑞鼎可彝以字行福建羅源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知識分子黨員,也是羅源籍的首個中國共產黨黨員。林可彝曾留學日本蘇聯,在參加中共前後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1],1927年,身在漢口的林可彝於七一五事變中被捕,翌年1月被殺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可彝被追授為革命烈士[2]

快速預覽 林可彝, 字 ...
林可彝
Thumb
可彝
本名林瑞鼎
出生1893年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羅源縣北門街(今屬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鳳山鎮
逝世1928年1月4日(1928歲—01—04)(34—35歲)
 中華民國武漢特別市
墓地 中國福建省羅源縣起步鎮蘭田村林可彝烈士墓
紀念建築羅源革命烈士陵園林可彝事跡陳列館
居住地林可彝故居
母校福州法政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莫斯科東方大學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關閉

生平

林可彝早年在羅源縣城的私塾讀書,因文筆很好,他寫的文章常被教書先生薦舉。辛亥革命後,當地鄉紳招募警察以維持縣城治安,林可彝報名參加,但他認為警察還是官府欺壓百姓的工具,並不能「救生靈於水火」,任職不久便離職。民國2年(1913年),林可彝考入福州法政專門學校,受影響於林長民劉崧生等進步人士。[2]

民國5年(1916年)夏,自福州畢業的林可彝回到家鄉,籌集東渡日本的求學經費,在他堂叔和同鄉人的支持下,林可彝得以完成籌款,考入早稻田大學就讀,後進入明治大學進修。在日本期間,林可彝發表了一些愛國文章,參加了抗議「二十一條」簽訂的學生運動。在日本留學期間,林可彝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2]

民國9年(1920年),林可彝畢業回國,翌年赴北平,任教於平民大學。在任教的2年間,林可彝和杜國庠等人一同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民國12年(1923年),林可彝赴蘇聯留學,學習於莫斯科東方大學,同年夏,他在彭述之的介紹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4年(1925年),林可彝回國,先後擔任北京平雲朝陽武昌巫山五所的大學教授。[2][3]

民國15年(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佔領武昌,翌年1月,林可彝奉調到武昌工作,擔任中山大學教授兼中共黨組織負責人。四一二事件發生後,尚在武漢的汪精衛還未與共產黨分裂,但在5月,駐宜昌的獨立14師師長夏斗寅和四川軍閥楊森趁革命軍攻打河南之際襲擊武漢,負責武昌衛戍的第24師葉挺部隊勠力抵抗,擊潰了夏斗寅的部隊,林可彝參加了此次戰鬥。[2][4]

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事變發生,汪精衛徹底與共產黨決裂,並開始逮捕、處決共產黨人。當日照常上班、還未踏進學校的林可彝在校門口被汪精衛部隊逮捕,並對其嚴加審訊,但林可彝拒不屈服。民國17年(1928年)1月4日,林可彝被國民黨以「宣傳共產、蠱惑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享年34歲。[2]

Remove ads

身後

林可彝去世後,在北平的親友借用臥佛寺為他召開了追悼會,在武漢的戰友為他收殮,停柩於漢口。民國19年(1930年),林可彝的靈柩被運送回羅源,安葬在現今的起步鎮蘭田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可彝被追授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羅源縣在其建設的革命烈士陵園中為林可彝樹立紀念亭與雕塑[5],並多次組織祭掃活動[6][7]。2017年,林可彝故居被列入第六批羅源縣文物保護單位[8],縣政府還於2022年在故居出資建設了「林可彝事跡陳列館」[9]。2023年,林可彝在蘇聯期間留學的相關檔案由俄羅斯政府移交中國[4][10][11],同年11月,位於起步鎮的林可彝烈士墓被列入第九批羅源縣文物保護單位。[12]

家庭

林可彝的父親是林維恭,家中四個兄弟,長兄、四弟先後夭折,父親也因茶葉生意失敗而抑鬱早亡。由於林可彝早年便離家求學,家中事務主要由三弟林瑞章操持[2]。林可彝的妻子是鄭翠瑛[4],二人育有一子林時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在福州一中任教。[13]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