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的舊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寧(閩南語:Tang-lêng;日語:東寧/とうねい Tōnei )是17世紀鄭氏以南明延平王的身份於大員地區的藩王政權稱號。對於「東寧」一詞的地位,當代學者之間有着相左的見解,有人稱之為鄭氏的「國號」,也有人稱之為台灣在鄭氏統治下的「總地號」。[2]東寧此一名稱,在鄭氏降清滅亡後仍持續被使用至今,成為台灣社會的一道歷史痕跡。
對於東寧一名的使用始末記載不一,多數史料顯示此一名稱是在鄭經繼位後才開始使用;然而,亦存在部份史料記載,此一名稱為鄭成功於永曆帝被殺之後所改。在部份史料中,以東寧國或東寧省等寫法來稱呼當時的台灣;此外,鄭經又在與清廷的談判書信中留下了「遠絕大海,建國東寧。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等擁有多種解釋的語句[3],而這些正是導致這個名稱及具爭議的理由。除鄭氏曾以東寧自稱,敵對的滿清與往來密切的日本江戶幕府也都曾如此稱呼鄭氏;其中,日本古文書中曾尊稱鄭經為「東寧國王」[4],而清方則稱之為「偽號」[5],並在官方史書中記錄鄭經將東都改稱東寧省。[6]
史料內文 | 史料出處 | 使用名稱 | 命名者 |
---|---|---|---|
(永曆)十八年八月,改東都為東寧,天興、萬年為二州。 | 連橫《臺灣通史》 | 東寧 | 鄭經 |
鄭氏雖在海外,然制府亦有閒諜在彼,時時馳至。餘一日偶見一小冊,內書東寧國地形險要,某處山礁、某處水門。官員現任休致,兵馬屯劄多少。 | 許旭《閩中紀略》 | 東寧國 | - |
會延平王成功薨,長子經嗣立,臺灣初稱東都,改明京以候桂王之蹕。已不克至,乃改東寧國,複築奉天城於對渡以居官。 | 查繼佐《東山國語》 | 東寧國 | 鄭經 |
海逆鄭成功之敗遁於京口也,乘大霧,襲殺紅夷守者,而據其地。築城以守,偽號東寧國。 | 杜臻《澎湖台灣紀略》 | 東寧國 | 鄭成功 |
有間諜自鄭氏歸,得一小冊。內書東寧國地形險要,某處山礁、某處水門;官員現任休致,兵馬屯紮多少。 | 李天根《爝火錄》 | 東寧國 | - |
本朝順治十八年,海寇鄭成功逐荷蘭夷據之,偽置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經(按府志,鄭經一名錦)改東都曰東寧省,升二縣為州。 | 《清一統志臺灣府》 | 東寧省 | 鄭經 |
賜姓遂有台灣,改名東寧。時以各社土田,分給與水陸諸提鎮,而令各搬其家眷至東寧居住;令兵丁俱各屯墾。初至,水土不服,疫癘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加以用法嚴峻,果於誅殺:府尹楊朝棟以小斗散糧,殺其一家;又殺萬年縣知縣祝敬,家屬發配。於是人心惶懼,諸將解體。 | 阮旻錫《海上見聞錄》 | 東寧 | 鄭成功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