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出生。[1]勤奮好學,藏書數萬卷,與同鄉梁詩正、孫灝、嚴在昌等人有往來。雍正二年(1724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編修,充武英殿纂修。[2]後入三禮館,纂修《三禮義疏》,用功頗多,[3]主要負責《禮記》中〈學記〉、〈樂記〉、〈喪大記〉與〈 玉藻〉諸篇。乾隆八年因《時務策》主張「意見不可先設,軫域不可太分,滿洲才賢號多,較之漢人,僅什之三四,天下巡撫尚滿漢參半,總督則漢人無一焉,何內滿而外漢也?三江兩浙天下人才淵藪,邊隅之士間出者無幾。今則果於用邊省之人,不計其才,不計其操履,不計其資俸。而十年不調者,皆江浙之人,豈非意見軫域?」乾隆帝聞知大怒,幾欲處以極刑,因刑部尚書徐本極力求情,稱「是狂生,當其為諸生時,放言高論久矣」[4],免死罷歸。[5]杭世駿在館期間於《禮記義疏》的修纂用功頗多,在離開「三禮館」後更傾心於《禮記》一經的搜討和編纂,晚年撰成《續禮記集說》一百卷。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南巡,杭世駿前往接駕。乾隆帝問他:性情改了沒?杭世駿回答:「臣老矣,不能改也。」[6]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去世,另一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再度南巡,驚訝杭世駿竟沒死,當晚杭世駿去世。[7]
工書法,善寫梅竹,詩與厲鶚齊名。晚年曾主講廣東粵秀書院、揚州安定書院。長於史學及小學,曾校勘《十三經》、《二十四史》。著有《道古堂集》、《兩浙經籍志》、《經籍志》、《榕城詩話》、《詞科掌錄》、《石經考異》、《訂訛類編》等。
東坡先生生丙子,吾兄亦生丙子年。
其閒相去數百載,高才掩映無後先。
吾兄襟懷殊倜儻,有金買書不買田。
門攤市集恣收拾,聚集萬卷刊訛偏。
遂藉學以充其才,淹貫該洽無比肩。
作詩自是邁李杜,諭史直欲薄固遷。
傲睨當世罕其匹,群儒辟易皆俛然。
乃知才大世所忌,數番上策不得意。
丈夫會合自有時,既具異才遇當異。
比年天予下璽書,爬羅剔扶求真儒。
名字赫赫掩不得,聲華遽以達帝都。
盛哉此舉誠曠典,本朝兩次收琬衍。
大科拔擢五十人,固陵長水稱無黍。
歷代名更實則是,遠湖其原自漢始。
下逮晉唐及宋季,煒然著作垂青史。
擁書萬卷如百城,大延對策筆縱橫。
遭逢聖明展懷抱,如兄斷不負平生。
今年四十當強壁,覽揆辰值長途裏。
鬱蔥佳氣滿溪山,尊酒風光差足喜。
報答春暉日正長,欣欣顏色動高堂。
飄零弱妹才無似,北望遙飛介壽觴。[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