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楊賢江(1895年4月11日—1931年8月7日),英甫筆名李浩吾李膺揚柳島生等,男,浙江餘姚(今慈谿市)人,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活動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1]

Thumb

生平

楊賢江1917年畢業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任職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在商務印書館函授學校英文科學習英語,並自學日語。並開始從事國外文獻翻譯工作。1920年9月,任廣東肇慶高要縣國民師範補習所教務主任。1921年,出任商務印書館《學生雜誌》主編。與青年學生廣泛接觸,解答各方學習疑問。[1]

192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月,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不久,遞補為正式委員。先後在上海大學、上海大學附中、上海景賢女子中學、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曾參與五卅運動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組織工作。[1]

中國國民黨清黨後,移居日本,同時從事革命活動及翻譯研究工作。1929年回國。1931年7月,患腎結核,去日本治療。[1]

1931年8月7日,楊賢江病逝,年36歲。[1]

著作

楊賢江一生雖短暫,但頗多產,翻譯撰寫的著作有十多部。他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和青年教育家,撰有第一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世界教育歷史的著作《教育史ABC》,第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論述教育原理的專著《新教育大綱》,並翻譯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後人編有《楊賢江全集》。

逸事

1917年畢業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老師李叔同贈「神聰」二字鼓勵。

故居

浙江慈谿市有楊賢江故居。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