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楊思中癸卯科三甲第四十五名進士。通過殿試之後,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後授翰林院檢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楊思作為甘肅省第一批留學生(共5名)之一,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法政大學,未畢業便回到中國,參加中國同盟會並參加辛亥革命。[1]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楊思任會寧縣議會議長,民國2年(1913年)任甘肅省第一屆議會副議長,民國7年(1918年)任安肅道道尹,民國10年(1921年)10月任甘肅省第三屆議會議長,民國11年(1922年)9月任蘭山道道尹,民國14年(1925年)護理甘肅省省長。其間,民國12年(1923年)他捐款創建會寧縣桃花山魁星閣。甘肅省歸屬南京國民政府後,民國20年(1931年)楊思任甘肅省民政廳廳長,民國21年(1932年)任甘肅省通志館館長,民國23年(1934年)任甘肅造幣廠總辦。民國36年(1947年)10月,楊思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民國37年(1948年)3月參加了在南京召開的行憲國民大會。[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思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其間,1951年楊思捐款支援抗美援朝。1955年2月任第一屆甘肅省政協副主席。[1]
1956年10月27日,楊思在蘭州病逝。楊思病逝後,鄧寶珊、王治岐、蔣雲台、高健君、裴建准、萬良才、水梓等四十三人組成了治喪委員會,為其治喪。同年11月3日,甘肅省政協在蘭州的文化會堂為楊思舉辦了追悼會,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等獻花圈,甘肅省政協副主席馬悖靖致悼詞,甘肅省省長鄧寶珊講話。楊思葬在蘭州西柳溝。 [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