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甫傳》是中國近代詩人馮至創作的關於唐代詩人杜甫的傳記。[1]全書刻畫了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憂國憂民、跌宕起伏、顛沛流離的一生。[2]
全書分作13章,分別是:
馮至曾說:「力求每句話都有它的依據,不違背歷史。」
1945年,馮至發表了《杜甫和我們的時代》和《我想怎樣寫一部傳記》。
1946年,馮至發表了《兩個姑母》和《公孫大娘》。
1947年,馮至發表了《杜甫在長安》。
1948年,馮至發表了《從秦州到成都》、《草堂前期》和《杜甫在梓州、閬州》。
1949年,馮至發表了《杜甫的家世與出身》。
1950年,馮至發表了《愛人民愛國家的詩人杜甫》。
1951年,馮至的《愛國詩人杜甫傳》在《新觀察》雜誌2卷1期至12期連續刊登。
1952年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取得版權,出版了《杜甫傳》。
1956年,馮至的《杜甫詩選》出版。
1980年3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再度出版《杜甫傳》,增加馮至對杜甫詩歌的研究文章和夏承燾的評論。10年,馮至在瑞典做學術演講《歌德與杜甫》。
1985年10月,馮至為杜建根《詩人杜甫》日文版作序。
1986年,馮至給《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撰寫《杜甫》條目。
《杜甫傳》通過講述杜甫一生的生平事跡和生活旅程,刻畫了一個既吟詠中國山川田園的壯麗,又悲憫人民群眾多災多難的詩人形象。《杜甫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不久出版,當時正值百廢待興,各項建設如火如荼,「人民進行着曠古未有的鬥爭和建設,需要有好詩來歌頌和反映」,,寫《杜甫傳》紀念杜甫,表達作者呼喚「好詩」,呼喚「愛國愛民」的現實主義作品。
馮至最初創作杜甫相關文章始於1945年,當時中國大地戰亂頻仍、烽煙四起、局勢動盪,和杜甫遭遇安史之亂的國家亂局相似。
馮至按照杜甫的成長軌跡平鋪直敘杜甫的一生事跡。
新華社對馮至的唁電中說:「他對杜甫和歌德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學術史上均有開創性意義。」
寧夏大學張迎勝的文章《馮至先生的杜甫研究》中說:「《杜甫傳》的寫作,體現了馮至先生務實求真,中西兼融的學術追求。」[3]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趙睿才《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馮至先生的杜甫研究》中評價其學術貢獻,「一、把杜詩當做一個整個的有機體來研究;二、開闊的學術視野;三、先進的文學史觀;四、不被繁瑣的考證與論據所累,又不輕視考據;五、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創之功」。[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把《杜甫傳》列入「教育部統編《語文》推薦閱讀叢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