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金孝子坊
臺灣新竹市的孝子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新竹市的孝子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錫金於同治四年(1865年)逝世後,光緒五年(1879年)八月,新竹廩生林鵬霄等人臚陳李錫金孝行呈報官府,於光緒七年(1881年)題准建孝子坊,次年十二月在竹塹城北門外湳仔庄建坊[1]。
該孝子坊為三間三層式牌坊,下層刻有「李錫金坊」四個大紅字,中層刻字「孝子」、上層刻從上而下的「聖旨」[2]。構造材料為泉州白石,雕刻額板為青斗石[3]。石柱對聯為福建按察使司張夢元、欽點內閣中書王慶霖等人所題[3]。柱聯「李本仙根,想當年陔詠馨羞,八十萊衣天爵貴;竹生孝筍,看此日里崇綽楔,九重芝綍海壖榮」、「八十年體母氏深心,竹城馳譽;一片石表人倫大道,楓陛承恩」[4]。四個葫蘆型的抱鼓石基座,象徵牌坊主人所能享受「福祿」(葫蘆),也為其帶來更多的「賜福」(四葫)[5]。
竹塹城自道光到光緒年間共興建五座石坊,除最早興建的楊氏節孝坊位於石坊街,包含此孝子坊都興建在湳仔庄北上艋舺的官道一帶,其餘座分別是江氏節烈坊、張氏節孝坊、蘇氏節孝坊及李錫金孝子坊,形成臺灣少見的石坊群[1]。
戰後時期初,李錫金後代發現孝子坊設立地點土地屬桃園農改場所有,便想遷到新竹客運汽車教練場旁的李家土地上[6]。1952年,李姓宗親會舉辦李錫金渡台150周年紀念,決議遷移,當時認為當時剛落成不久的青草湖水庫是著名觀光地點,若遷移孝子坊到此通往湖泊地的明湖路旁,可讓過往行人和觀光客見到,但需經費和規劃,一直到1961年才遷移[1]。
搬遷工程委託建築師郭榮發設計、石雕業者王俊負責搬運和組裝。當王俊僱工在明湖路豎立時,正面左起第二根石柱施工時卻突然斷裂,因石材在臺灣不易找到類似石材,王俊就利用他買來的江氏(江擔娘)節烈坊殘骸替代。江氏石柱比孝子坊粗,高度不足三、四寸,就把江氏石柱厚度削薄,高度不足部份以石頭在底座補齊。當時任新竹李陵茂親族會負責人的李敦仁把李氏石柱斷裂字跡拓下,交給王俊彫刻在磨平的江氏石柱上,於是整體工程完工。[1][6]
後來建商開發青草湖段廣大山坡地,營建房屋,為宣洩山洪及建物污水,將孝子坊附近林木砍除,從山坡地挖大排水溝到孝子坊基地邊,與新竹客運公司汽車駕駛補習班正門前私設小型排水暗溝口會合,再導入客雅溪內,造成孝子坊地基因大量流水鬆軟。此舉引起後代李克承於1983年1月27日二度向市政府陳情,指出全臺灣石坊以孝子立坊的今只有李錫金坊,市府應以文物資產保存法主管機關立場加以維護管理。[7]
1984年11月13日,林衡道夥同文建會處長劉立民等,勘察新竹金山寺、李錫金孝子坊、鄭用錫墓、新竹關帝廟、潛園、新竹都城隍廟、鄭用錫宅第、鄭氏宗廟、新竹長和宮和香山天后宮,以決定是否列為古蹟[8]。孝子坊被列為新竹市古蹟以後,逐漸受到重視,明湖路拓寬特別繞道避開[2]。但臺電在坊前豎立電線桿、有時會被建商房屋廣告遮住,引起文化界不滿[9]。1995年,新竹市舉辦全省民藝華會,加強宣傳新竹市文化古蹟,吸引外地人參觀[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