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东魏官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緯(504年—549年),字乾經,趙郡柏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1][2],出自趙郡李氏東祖,北魏、東魏官員。
李緯是鉅鹿簡公李靈的曾孫,代理河間郡太守李綜的孫子,征東府司馬李遵的兒子,涇陽縣男李渾與平南將軍李繪弟弟[1]。他年少聰穎有才學,和舅舅的兒子河間邢昕輩份相差不遠[1][2]。他最初擔任征東法曹參軍,後除授奉車都尉,加官寧遠將軍,又拜任為大司馬廣陵王元欣的錄事參軍。大司馬府解除,他回到家鄉[3]。其後再拜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高歡從子高永樂擔任濟州刺史,聽聞李緯而請求和他相見,以賓交之禮相待。高永樂逝世,他協助送葬還都[4]。蕭衍遣使朝貢,侍中李神儁推舉李緯為尚書南主客郎,前後共接應十八人,十分稱職。鄴城有人說:「才學表現依次為李渾、李繪、李緯,口才則為李繪、李緯、李渾。」[5]高澄兼任吏部尚書,任用他為司徒諮議參軍,說:「你能破格署任是因為你是人才,我才這樣做。」不久加任征虜將軍[6]。
南梁使者謝蘭來訪,李緯慰勞他。謝蘭詢問安平崔氏的近況,他說:「崔子玉之後,善於文辭的人已經沒有了。」崔暹聽到後很生氣,李緯登門謝罪,崔暹立刻騎馬不理睬他。他對人說:「雖然得失別人,但我一定會擔任聘梁使。」[7]武定五年(547年),李緯兼任散騎常侍出使南梁,他和兩位兄長和姪子李湛都擔任過和南梁交聘的使節和副使,被稱為趙郡的四使之門[8]。他在任期間經常遊玩,不遵守禮法,自稱「隱君」,空虛得有超脫塵俗的意願[9]。後來太尉高岳出討時,任用他為大都督司馬。還師後,拜授太子家令,到武定七年(549年)八月去世,虛歲四十六,當時的人都悲傷惋惜。北齊初年,贈官平東將軍、北徐州刺史,諡曰文[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