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開溝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開溝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鎮朱日根溝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代早期(青銅時代早期)的遺址。1974年夏天由田廣金等人發現,先後進行了四次考古發掘。[1]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開溝文化被認為是鄂爾多斯青銅文化的鼻祖,因此也是第一個「北方地帶」文化,延伸至內蒙古北部和中部、陝西北部和山西北部,以鄂爾多斯地區為中心。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年末期,朱開溝文化開始向金屬加工技術過渡,同時製陶技術也達到了更高的水平。朱開溝文化持續到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快速預覽 朱開溝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朱開溝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
分類古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
編號6-31
認定時間2006年
關閉

該文化似乎始於狩獵採集文化,隨後進入農業階段,隨着環境惡化以及馬的馴化,該文化越來越依賴於游牧生活,或許是隨後的鄂爾多斯文化的游牧畜牧業。朱開溝文化約有 327 座墓葬,最近的母系遺傳證據表明,這些墓葬與銀牛溝遺址以及達斡爾族和鄂溫克族等現代人群有血緣關係。[ 3 ]該遺址的考古發現與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發現相似。這些發現很重要,因為它們與武器和動物紋飾上蛇紋圖案的發展有關,後來成為鄂爾多斯的一個特色風格。考古學家將朱開溝文化劃分為五個階段,即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早期、中期、晚期,以及二里崗文化早期。朱開溝文化早期受龍山文化影響,中期受齊家文化影響,此時物質文化中開始出現青銅器。此時的朱開溝人以農業為主,糧食以粟為主,同時還飼養有羊、豬、牛等。 公元前二千年,朱開溝人開始使用甲骨占卜,這一習俗與商代文化和治國方略密切相關。商代文物表明,大約在公元前二千年中葉,當地朱開溝人與商代人的接觸增多,或者商文化向北擴展。二里頭(公元前 2100-1800 年 [1500?])和二里崗(公元前 1500-1400 年左右)時期,這裏出現了商代禮器,如鼎和爵和武器。 朱開溝文化最後時期(約公元前 1500 年)出土的青銅器表明,當地曾生產過一種混合青銅器,包括典型的「北方地區」物品,如匕首、典型的商戈匕首和刀,這些物品兼具商代和北方的特徵。

朱開溝文化晚期,約公元前1500年,出現了蛇紋、鬲邊花形等紋飾,考古學家認為這是該地區後期游牧民族的特徵。[ 8 ]朱開溝文化後期,昔日的羊祭、豬祭逐漸被狗祭取代。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