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又稱效價—手段—期望理論(Valence-instrumentality-expectancy theory),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維克托·弗魯姆於1964年在《工作與激勵》中提出來的激勵理論。
動機(motivation)取決於行動結果的價值評價(valence), 其對應的期望值(expectancy)和手段工具(instrumentality) 的乘積:M=V x E x I
該理論引出了調動人們工作積極性的三個條件[1]:
理論元素 | 給管理的啟示 |
---|---|
效價(Valence) | 識別員工的需求;按照員工的需求調整獎勵體系 |
手段工具(Instrumentality) | 業績和獎勵的緊密聯繫;嚴格維持薪酬承諾 |
期望(Expectancy) | 人力選擇,人力進修,闡明業績目標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