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英語:menstruation, period, monthly[1],又稱月事、月信,古代叫做癸水[2]、天癸[3],現代隱稱例假、生理假、姨媽到[4][5]、大姨媽[6]等),是指女性血液或黏膜定期從子宮內膜經陰道排出體外的現象[7][8]。高達80%女性曾表示在月經開始前出現部分症狀[9]。常見症狀包含長出粉刺、乳房變得柔軟、感到疲憊、容易發怒與情緒改變[10]。由於這些症狀會干擾正常生活,因此稱為經前綜合症;20-30%女性會得到此症,其中的3-8%則較為嚴重[9]。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5月19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月經通常在12-15歲之間首次出現,該次月經稱做初潮[1];然而,初潮可能會提早於8歲出現[8]。發達國家的初潮平均年齡比發展中國家早。從一段經期開始到下一段經期開始的間隔(月經週期),在青少年女性時期為21-45天,在成年女性則為21-31天,平均約為28天[8][11]。月經在更年期後結束,通常發生於45-55歲時[12]。月經來臨時,經血會持續流出約2-7天[8]。
月經週期的發生與體內激素濃度的高低有關。月經週期間,為了做好懷孕的準備,子宮內膜會增厚,同時會排出卵子。卵子大約是在月經週期的第14天被釋出,同時間,用來提供養分的子宮內膜也已經變厚,準備讓胚胎著床發育。如果懷孕並未發生的話,子宮內膜將會崩解,形成月經[8]。
有一些身體的問題和疾病和月經有關。無月經症候群的定義,是指當女性滿15歲還沒有初經,或是連續90天都沒有出現月經。經期在懷孕期間會暫時停止,甚至哺乳初期的幾個月也都還不會出現。其他月經相關的病症:像是經痛、非經期的不正常出血或是異常的大量出血[8]。除了人以外,部分的生物像是:鼩鼱、蝙蝠和靈長類的猿與猴也都有月經週期[13]。
月經週期
月經週期,又稱作經期或生理期,是人類女性在生理上的循環周期,發生在其他的哺乳類動物則是經歷動情週期[14]。
人類與其它物種不同,相對於其他雌性動物在排卵期有明顯的外表特徵,排卵期的女性外表變化相當不明顯,一個女人或許會感覺到她的排卵,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則是難以識別的,這稱作隱性排卵;這個特點則是具有社會生物學意義的。相反,其它物種通常通過熱度來感受信息。類人猿是除人類之外唯一一種擁有隱性排卵的哺乳動物。
醫學上認為唯有靈長類(包括人類在內)經歷的生殖周期才叫做月經,除此之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生殖周期稱為發情周期。月經由生殖激素系統調節,是生物繁殖的需要。一個女人的初次月經被稱為初潮,而初潮的出現標誌着女性已經步入了青春期。女性初潮時的平均年齡為12歲,而8歲至16歲初潮也均屬於正常現象。也有的要晚到18歲-19歲以後才出現第一次月經。遺傳、飲食與身體健康等等多方面因素可以使初潮提前或者延後到來[15]。 月經的停止標誌着女性已經邁入了絕經期,又稱更年期。絕經期女性的平均年齡為51歲,當然就像初潮一樣,遺傳、疾病、手術與醫學治療等等多方面因素會使絕經期提前或者延後,40至58歲步入絕經期均屬於正常現象。而絕經期在35歲或之前到來則定義為早衰[16]。
月經周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每個女性的月經周期也有長有短,一個女性的最長周期減去最短周期在8天以內的都屬正常,長短之差小於4天的女性非常少見,而長短之差在8天至20天則有些適度的反常,長短之差在21天以上的女性則嚴重反常。(詳見月經不調)[17]
月經周期從第一天月經來潮開始算起,原因是月經來潮的發作相當符合於激素分泌的周期。大體上可將月經分為下表中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長短因人而異,因周期而異。下表中的天數取的是平均值。
階段名稱 | 天數 |
月經來潮 | 4-7 |
卵泡期(又稱作濾泡期,增殖期) | 5-13 |
排卵(不屬於階段,而是分界線) | 14 |
黃體期(又稱作分泌期) | 15-26 |
缺血期(一些分法將此階段併入了黃體期) | 27-28 |
在卵泡期間,雌激素的分泌增多使得子宮內膜變厚。在激素的複合影響下,卵巢內的卵泡開始增大,幾天之後一個或偶爾兩個卵泡開始呈顯性狀態(非顯性狀態的卵泡則開始萎縮消退)。顯性狀態的卵泡則進入排卵期,期間卵泡會釋放一個卵子。(受精卵則會成為胚胎,在一周至兩周的時間內通過輸卵管進入子宮)。而未受精的卵子在排卵開始一天後,開始死亡並被女體吸收。排卵後,殘餘的顯性卵泡則轉變成黃體;黃體的首要功能是釋放大量的黃體激素(又稱孕激素、黃體酮)。在黃體酮的影響下,子宮內膜開始為可能的胚胎做胚胎植入的準備,從而進入妊娠狀態。如果兩周內胚胎植入沒有發生,黃體則會開始死亡,引起急劇的黃體酮、雌激素濃度下降。這種激素濃度下降則會導致子宮內膜脫落,而這個過程就叫做月經來潮。
跡象表明胎生動物早期的卵子由生殖細胞構成。青春期時,每個卵巢中未成熟的卵子數量降至大約40萬到50萬。月經時,每月通常僅允許一個卵子排出,少數情況下會有多過一個卵子排出。由此可見在一個女人在她的生殖年間大約會排400到450次卵。而其他所有的卵子會經歷一個退化的過程,最終溶解。由於一個女人一生中可產生的卵子數量在嬰兒期就已經決定了[18],醫學界認為隨着排卵年齡的增長,卵子內染色質會愈加容易產生分裂、破損或變異,而相對地,隨着年齡的增長,精子變異的狀況則比較少。調查證明,高齡產婦所生的嬰兒會有較高的幾率被發現染色體異常[19],而高齡父親的則不然。
經痛
經痛(亦稱「痛經」)是女性月經來潮時產生的疼痛,也稱生理痛,主要可分為兩種:「原發性經痛」及「續發性經痛」兩種。
經痛發生在於女性開始出現規則性月經時,其經痛大都是發生在月經的前一二天,經痛的表現為痙攣、絞痛。多數的經痛在月經的第二至三天會自動緩解,而且大部份的女性也會在年齡稍長或是生過孩子後會自然的減輕經痛或是消失經痛。
疼痛通常發生在月經開始之前的幾個小時或月經開始以後,而且會持續1至3天,恥骨上會有痙攣性的疼痛,有時會伴隨着腰酸,疼痛也可能牽連到大腿,噁心、嘔吐、腹瀉的情況也很常見,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暈倒,按壓肚子、按摩腹部或改變姿勢會減少經痛的症狀,這與其他因為化學刺激或是感染造成的腹膜炎不同。
經痛出現在女性有一段時間沒有經痛的月經之後,或是本來月經來潮的不舒服症狀漸漸的轉變成為明顯的腹痛。其表現的疼痛比較多樣性,有時表現在痙攣、絞痛,有時表現在鈍痛、脹痛甚至出現劇烈的刺痛。痛的性質大部分時間會隨時年紀而減輕,但有時反而會惡化。
疼痛通常在月經來潮前的1~2週就開始,而且會持續到出血停止之後幾天才慢慢緩解,病因相當的多,子宮內膜異位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子宮的腺肌症或是子宮內避孕器造成的疼痛等等。
末次月經
末次月經(英語:Last menstrual period),縮寫為LMP[20],是一個醫學概念,用於推算孕婦的預產期,其定義為,距當前日(今天)最近的一次月經來了日,或當前日(今天)之前,最近的一次月經來了日。
女性生理用品
有許多的女性生理用品目的為了吸收月經的經血,或是不讓經血留出體外。
- 衛生棉或衛生巾:某種類似長方形的片狀物,放置在內褲內吸收經血,有些在兩側會有二片可摺疊的部份,稱為蝶翼,可以摺到內褲外側,或/且在衛生棉背後有黏膠,可以黏在內褲上,防止衛生棉或護墊脫落。拋棄式的衛生棉一般是紙漿及不織布製成,其中再加上有孔的塑料被膜並且漂白。有些早期的衛生棉沒有蝶翼,而是用類似帶子的結構固定。
- 衛生棉條:可拋棄式的長條形物體,可能是人造絲和棉混紡的,也可能是純棉的,棉條使用時需置入陰道中以吸收經血。一般會在需要接觸到水的地方使用,例如:游泳。
- 拋棄式月經杯:硬質、可撓的鐘型物體,可以放在陰道內防止經血流出,拋棄式月經杯其材質會是軟的塑膠。
除了上述吸收月經的用品外,製藥公司也發現其他藥品以舒緩月經的疼痛,這類藥品一般會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像當歸、覆盆子葉及莢迷皮等中藥或草藥也可能有舒緩疼痛的效果[21]。
月經與文化
某些宗教將月經期中的女人視為「不潔的」。伊斯蘭世界的觀點認為女性在月經期間不適合性交。這可從《古蘭經》中的一段(Al-Baqarah 2:222)看出:「他們問你月經的(律例),你說:『月經是有害的,故在經期中你們應當離開妻子,不要與她們交接,直到她們清潔。當她們洗淨的時候,你們可以在真主所命你們的部位與她們交接。』真主的確喜愛悔罪的人,的確喜愛潔淨的人」[22]。猶太教則禁止從月經到之後一周的期間中的婦女參加宗教儀式,直到婦女在「潔淨池」(mikvah)中沐浴為止。
中國民間信仰亦認為女性在月經期間不應到寺廟參拜,否則對神明不敬;另外,也認為經期中的女性與男子性交會對該男子不利,稱為「撞紅」或「倒血霉」。
印度和尼泊爾一些地方視月經中圴女人為不潔,要與家人分開生活至經期結束。
關於月經的文化現象一直是人類學研究的重點。傳統的民族志研究顯示許多不同族群對經血和月經期間的女性等等都持有十分相似的現象。
人類學的傳統觀點以此類研究認為所有人類族群都明顯的有「月經禁忌」,以及「認為月經是一種污穢」的象徵性想法,而這兩種現象之所以那麼普遍和明顯,是各族群普遍認定的男性優於女性的優勢,以及來自原始族群毫無理由根據的非理性。
然而由於人類學近來的研究重點逐漸轉向女性的生活,這類研究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新的資料顯示所謂確定明顯的現象其實相當模糊,而且這些現象在族群與族群間甚至同一族群內部都有相當多樣的表現。所謂普遍的現象可能其實隨各文化而有不同。
另一方面,人類學除了文化因素外,也逐漸開始重視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開始考慮月經文化現象是基於人類生理特性(如生殖能力等等)的可能。
社會議題
月經貧窮是指生理女性因為經濟困難,沒有辦法負擔或取得足夠的生理用品,進而對生活造成長期負面影響的社會現象。[24]
林薇成立非營利組織小紅帽 With Red,開始於臺灣及全球倡議月經平權,推動消除月經貧窮與污名。2022年6月,於臺北設立以月經為主題的實體博物館「小紅厝月經博物館 Period Museum」。
月經教育
臺灣教育部提撥2億元預算,2023年8月起在各級學校提供免費生理用品,一方面解救「月經貧窮」的學生外,也期望讓「月經」議題,成為教室裏不分男女的健康教育話題。[2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