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碼調製中,最小頻移鍵控(Minimum-Shift Keying,縮寫:MSK)是一種連續相位調製的頻移鍵控方式,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產生。[1] 與偏移四相相移鍵控(OQPSK)類似,MSK同樣將正交路基帶訊號相對於同相路基帶訊號延時符號間隔的一半,從而消除了已調訊號中180°相位突變的現象。與OQPSK不同的是, MSK採用正弦型脈波代替了OQPSK基帶訊號的矩形波形,因此得到恆定包絡的調製訊號,這有助於減少非線性失真帶來的解調問題。
數學表達
MSK的調製訊號可以表達為:
和 代表周期為 2T 的奇偶位資訊序列所產生的矩形波形。運用三角轉換,此表達可以轉換成頻率和相位調製更明顯的形式。
若 相同,bk(t) 為 +1,反之則為 -1。若 為 1, 則為零,反之則為 。由此可見,訊號是經頻率及相位調製的, 而且相位作連續線性變化。
相關條目
- 星座圖
- 高斯最小頻移鍵控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