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Sign in
AI tools
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部
文章
字典
引用
地图
明治十八年の淀川洪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und in articles
天神橋 (大阪市)
明治
初期以前為木造橋,但在1885
年
(
明治
18
年
)遭
淀川
大
洪水
(日语:
明治
十八
年
の
淀川
洪水
)沖毀。1888
年
(
明治
21
年
)改建為鐵製桁架橋。1921
年
(大正10
年
)以後,中之島公園(日语:中之島公園)逐漸擴張至橋下。1934
年
(昭和9
年
),配合松屋町筋(日语:松屋町筋)拓寬,形成現在全長219
天滿橋
年
(明和8
年
),寢屋
川
(日语:寝屋
川
)、鯰江
川
匯合處建造防止逆流的堤防「將棊島」(将棊島),天滿橋橫跨該島。 1878
年
(
明治
11
年
),在谷町筋與空心町筋(現稱天滿橋筋)的連結處架設新木橋。但木橋在1885
年
(
明治
18
年
)的
淀川
大
洪水
(日语:
明治
十八
年
の
淀川
洪水
)中沖毀,後來重建為鐵橋。1909
年
淀藩
淀
藩,在寬永14
年
(1637
年
)將從南至北流向
淀
城的木津
川
改道為流向西面,避免了
洪水
的發生,並且擴建了城下町。萬治元
年
(1658
年
),尚政將家督讓給永井尚征(日语:永井尚征),並且分知(日语:分知)永井尚庸(日语:永井尚庸)2萬石,永井直右7,000石和永井尚春3,280石。寬文9
年
(1669
年
平安京
)是794
年
(延历13
年
)到1869
年
(
明治
2
年
)间的日本首都,為日本古代模仿中國唐代洛陽城和長安城所建造的城市,位於現在京都市的市中心區域,別稱有「洛陽」或「京洛」等等。 桓武天皇時期,作为长冈京的替代都城,選址落在山背国的爱宕和葛野两郡之间,城市規劃效仿中国都城;于西元793(延历12
年
)
年
大阪市
淀川沿線曾經聚集眾多市場,是支撐大阪經濟的大動脈。然而
淀川
也曾是一條
洪水
頻發的河流。1885
年
的
淀川
大
洪水
使得
明治
政府決心在
淀川
北側開挖新
淀
川
,使得
淀川
排水暢通,
洪水
次數也大幅減少。現在大阪市中心的主要河流還有東橫堀
川
、道頓堀
川
、木津
川
、安治
川
等河流。 大阪原名「大坂」,兩名的日語讀音相同;最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