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曆大火(日語:明暦の大火/めいれきのたいか Meireki no taika),又名振袖大火(振袖火事/ふりそでかじ Furisode kaji),是日本明曆三年正月十八(1657年3月2日)到正月二十(3月4日)之間發生在江戶(今東京)的大規模火災,是日本史上僅次於東京大空襲、關東大地震外最慘重的災變,同時與倫敦大火、羅馬大火並稱世界三大火災。
江戶發生大火,火勢從本鄉丸山的本妙寺燃燒。當時本妙寺正在舉行葬禮,死者是本鄉元町麴屋吉兵衛的女兒,一名年僅16歲的少女因重病身亡,火化時身着紫色的振袖。此時恰好風勢太大,火勢順着風勢從本妙寺的前庭燒了起來,之後大火蔓延到了江戶城的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處,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稱為「振袖大火」。
這場大火在短短兩天之內將江戶的三分之二化為灰燼,十九日下午2點[來源請求]火勢終於撲滅,但500多家大名宅邸、700多家旗本宅邸、不計其數的武士宅邸、300多座寺廟、400多個市鎮已經被燒掉。江戶城的西之丸、天守閣、本丸御殿全部都被燒毀,死亡人數高達10萬7千人以上,延燒面積達2574公頃。但是這場大火之後也促成了都市更新計劃,包括防災措施,開闢防火巷、廣小路。至於吉原遊廓則遷移到淺草寺後面的農田地區,面積較原來多出五成、超過2萬坪。本丸御殿、二之丸、三之丸的櫓、門分別進行重建。由於重建計劃工程浩大,有大量的人力投入,江戶城鎮內開始出現一些食堂,提供「一飯、一湯、一泡菜」的便飯,後來日本第一家平民餐廳「奈良茶飯屋」在淺草開幕,提供整套飯菜。這些飲食習慣則延襲至今。
火災原因除了上述的本妙寺失火說之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火災是從本妙寺旁的老中阿部忠秋家所開始,原因是阿部家的侍女不小心打翻了家裏的蠟燭。但因為這場大火損失慘重,所以幕府不敢公佈真正禍首為幕臣家所引起,唯恐有損幕府威嚴,因而與本妙寺串通,編造及散佈了上述說法,由本妙寺幫忙揹黑鍋。此外還有浪人放火說、幕府放火說等諸說。
有一說為1654年春季,某位上野的紙商帶着家眷賞花,而紙商的女兒在櫻花樹下對一個侍童一見鍾情,回家後念念不忘,於是訂做了一件質料。顏色與侍童身上衣服一模一樣的紫縐綢(縮緬)振袖,在將振袖掛於衣架上,每天向神佛祈求能再見他一面。遺憾心願未了,少女於隔年正月十六去世,終年十七歲。出殯時,父母為了讓女兒瞑目,還將此振袖披在棺材上。[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