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昌德宮(韓語:창덕궁/昌德宮 Changdeokgung */?)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鐘路區,由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一眾國王所建,是「朝鮮五大宮殿」之一。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1]位處景福宮東側,作為其之外的離宮建築,因此昌德宮與昌慶宮一併得到「東闕」的稱號(동궐)。
昌德宮是最受許多朝鮮王子歡迎的宮殿,並保留了許多未被納入到景福宮建築的朝鮮三國時代時期的元素。事實是,昌德宮的建築物是與周遭的自然地形混合而不是強行混合。與首爾的其他五大宮殿一樣,這裏也在朝鮮日治時期(1910年–1945年)期間受到嚴重破壞。目前,在後日治期間的「東闕」建築群僅存數目僅是其最初的30%(由昌德宮與昌慶宮合計)[2]。
昌德宮是朝鮮王朝繼修建景福宮後,在太宗五年(1405年)所修建的第二座宮殿,創建時設有正殿、報平廳、便殿、正寢廳等建築[3]。太宗十一年(1411年)增設樓閣、寢殿、石橋(錦川橋),以及議政府朝房。太宗時二年建敦化門,設各司朝房。太宗十八年修建朝啟廳,將仁政殿西移到現址,面闊三間擴建為面闊五間。世宗元年建仁政殿南行廊。世祖七年命名了昌德宮內的主要殿閣,世祖九年大幅向外擴建宮牆。成宗六年命名了主要宮門。
1592年壬辰倭亂,昌德宮與正宮景福宮一道被亂民焚燬[4]。由於景福宮規模太大(有宮殿782座),財力有限,因此優先重建規模比較小(宮殿238座)的昌德宮。1609年,光海君重建昌德宮。但是這座新宮也在仁祖反正時燒毀。仁祖25年起再次重建昌德宮。為此拆毀了光海君在仁王山腳下為仁穆大妃建造的仁慶宮,將其中大多數殿宇拆建到昌德宮中[5]。
根據《昌德宮修建都監儀軌》的記載,重建昌德宮時,將仁慶宮光政殿移建為昌德宮宣政殿,仁慶宮慶壽殿、弘政殿移建為昌德宮大造殿,和政堂移建為熙政堂。此外還將仁慶宮慶極堂移建為寶慶堂,青瓦家移建為通明殿,無逸堂移建為養和堂,慶運堂移建為延禧堂,獻箴堂移建為演慶堂,壽縷堂和備邊司移建為景春殿,慶壽殿後行閣移建為涵仁亭,正順堂移建為澄光樓,仁德堂移建為太和堂,慶寧殿移建為昭德堂。拆除弘政門南月廊修建了仁政殿東月廊。此外還拆除仁慶宮其他殿閣、門廊,修建了儲承殿(世子東宮,英祖四十年燒毀後未重建)、玉華堂、靜然堂、燒廚房、燈燭房、別監廳等建築。[6]
1618年,朝鮮王朝正宮從慶運宮轉移至昌德宮,之後約250年裏,昌德宮取代景福宮,一直作為朝鮮王朝的正宮使用。在仁祖時期,同權臣金自點勾結的後宮趙貴人曾在昌德宮和昌慶宮中埋下幼兒骨頭和從墓地挖來的樹,詛咒作為王世子的孝宗和莊烈王后,以讓自己的兒子樂善君和崇善君即位。因此孝宗即位後,對昌德宮和昌慶宮展開了修理工程,將兩處宮殿所有殿堂的溫突(地炕)全部拆開,重換泥土,重鋪殿磚。工程從孝宗三年二月十六日開始,三月二十五日結束。由於預算不足,因此徵發了兩千名僧人,分配到仁慶宮和關王廟居住,參加清理工程。由於在地下不斷挖出兇惡污穢之物,因此工程結束後很久,孝宗也沒有還宮於此,而是居住在慶運宮中。[7]
為了供養慈懿大妃,孝宗五年修繕了昌德宮的壽靜堂,並拆毀慶熙宮的欽敬閣、齊政堂、丕顯閣、觀文閣、協和樓、承暉樓、魚藻堂、萬祥樓等建築,在昌德宮仁政殿後面原欽敬閣的位置建造了萬壽殿和春暉殿[8]。
純祖三年(1803年)十二月十三日傍晚,處理日常政務的昌德宮便殿宣政殿西行廊失火,延燒至宣政殿和昌德宮正殿——仁政殿,並且威脅到仁政殿西邊供奉歷代先王御像的璇源殿。這次火災給大王大妃貞純王后造成很大打擊,在火災之後十五天下旨停止垂簾聽政。純祖四年八月開始重建仁政殿,四個月後竣工。
純祖二十九年八月一日午時,在為孝明世子舉行葬禮時,昌慶宮發生火災,燒毀歡慶殿、景春殿、養和堂、涵仁亭、恭默閣、崇文堂、迎春軒、賓陽門等建築。正當為重修昌慶宮籌措經費時,昌德宮又在純祖三十三年十月十七日發生大火。火災起於寢殿大造殿,延燒至熙政堂、澄光樓、景薰閣、玉華堂、養心閣、隆慶軒、興福軒、齊政閣、靜默堂、克綏齋、清香閣、集祥門、觀光廳、燒廚房、行閣門等處。這是壬辰倭亂之後朝鮮宮殿最大的一次火災,內宮地區全部化為灰燼。此時純祖居住在慶熙宮,因此昌德宮處於閒置狀態。失火原因無法確定是縱火還是管理不慎而失火。由於昌德宮是當時朝鮮僅有的大型宮殿,當作正宮使用,因此火災之後十日就開始重建工作[9]。首先修復了大造殿、熙政堂、以及保存明神宗賞賜禮物的澄光樓(下層為景薰閣)。翌年修復了興福軒、隆慶軒、玉華堂、養心閣、齊政閣、靜默堂、克綏齋、清香閣、集祥門、宣平門、協陽門、曜輝門、同春門等建築。修復工程共用體木2000株、大圓木3000株、樓柱2000株,均採伐自江原道的金城、寧越、浪川、麟蹄等地。為了籌備木材,下達了禁止入山的封山令。[10]1868年景福宮重建,正宮移轉,昌德宮再度成為離宮。1907年純宗在昌德宮即位,他住在昌德宮直到1926年逝世。
今天昌德宮的現存規模,宮殿部分有13座建築物,園林部分有28座建築,共佔地110英畝(45公頃)。該地區有被指定為國寶的建築物,包括122號敦化門(建於1412年,1607年重建,銅鈴重9短噸或8公噸)、仁政殿(主殿)、宣政殿(在主殿的輔助殿)、熙政堂(國王寢殿,後來也用來作為會議廳)、大造殿(王妃寢殿)以及樂善齋。昌德宮被知名旅遊書出版社選為「世界500大推薦景點」。[11]
宮殿建於後面的北嶽山的梅峰頂和前面流淌的衿川河之間,這是受到風水理論中的「背山臨水」(배산임수)原理的影響。相反,京畿道的其他主要建築物的建築原理是有規律的。但昌德宮的建築物卻更加自由地安置,而不是以往常規的設計。雖然它的建築結構看起來很混亂,但所有建築物都與其周圍的環境保持一致,是完全按照自然地形設計而成的。
昌德宮以仁政殿和宣政殿為治朝(치조)中心,皇家秘密區域即寢殿(침전,即國王寢室)和樂善齋區域都位處東方,而秘苑則橫跨北部山群。而仁政殿,昌德宮主殿,國王辦事處宣政殿或其他政府機關(궐내각사)等主要官方辦公建築都放置在宮殿的前方,那裏有國王和王后的皇家私人庭院。 國王的辦公和居所像宣政殿,熙政堂和樂善齋被眾多建築物和庭院圍繞,以防止外部人員輕易突破。總體來說,昌德宮的建築風格總體上是基於儒家意識形態,即簡約而節儉。
主要建築包括:
後苑(후원)佔昌德宮後面78英畝(32公頃),是皇室成員和王妃的私密游所。後苑內設有蓮池,亭子,景觀美化的草坪,樹木以及鮮花。內有26,000多棵不同的樹木,其中一些樹木的樹齡已經超過300多年。後苑即使是高官,如果不經朝鮮國王同意都不可入內。後苑因此也被稱為「禁苑」(금원)。後苑也被稱為「內苑」(내원)。今天的韓國人很多將其稱為「祕苑」(비원),這是源於19世紀末的官方名字。雖然秘苑有很多其他的名字,但「後苑」是朝鮮王朝時期最常用的名字。[12]
2012年9月,在秘園裏的芙蓉亭經歷長達一年的修復工程後重新開放。修復是根據在1820年的大韓民國國寶第249號東闕圖而進行。[13]
各種由國王主持儀式的是在秘苑舉行。在朝鮮王朝早期,國王參加的軍隊閱兵往往在這裏舉行。有部隊會在朝鮮世宗面前進行巡行和列陣,或者世宗在花園裏命令他們。此外,還會在秘苑舉辦盛宴,射箭比賽和煙火盛宴。
玉流川(옥류천)是秘苑中最吸引人的。在1636年建成,它包含一個U形的水道,一個小瀑布和一個刻有詩歌的巨石。該地區還包含五個小展館。
昌德宮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錄入為世界文化遺產。教科文組織委員會表示,這個地方是「遠東宮殿建築和花園設計的傑出榜樣」,因為這些建築群被「融入和融合了自然環境」,並適應「地形和保留當地樹木覆蓋」。[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