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亨利·律菲佛(法語:Henri Lefebvre,法語發音:[ɑ̃ʁi ləfɛvʁ];1901年6月16日—1991年6月29日),又譯作亨利·列斐伏爾,是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以開創對日常生活的批判而著稱,引入了城市權和社會生產的概念空間,以及他關於史太林主義,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的辯證法,異化和批評的工作。在他的多產職業生涯中,律菲佛寫了六十多本書和三百篇文章。[1]
亨利·律菲佛在1901年出生於法國朗德省阿熱特莫,1920年取得碩士學位,1954年取得博士學位。
1961年,成為斯特拉斯堡大學社會學教授,並在1968年提出其著名的城市權學說。
1991年,《空間的生產》英譯本面市。他在同年6月28日至29日之間的夜裏逝世。
律菲佛的空間理論,主要宗旨在於揭櫫人們日常生活過程中,有意無意間涉及到的各種社會空間,並致力定義出各式在世俗價值中,被忽略或被刻意隱藏的空間意義。
律菲佛的空間理論,主要可從三種分類入門:
律菲佛提出,在「自願被控管者的時空領域」中,資本主義的日常生活可以分為以下三層結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