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近代漢語是漢語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近代漢語衍生自中古漢語,其起點一般定於北宋或宋末元初(詳見宋代汴洛音、元代音系),包括了明清官話(詳見明初官話音系、明清官話音系)。近代漢語的研究依據,主要為現代白話文文獻。
自北宋起,由上古漢語支出或中古漢語通語支出的多支方言(包括:早期官話、粵客贛方言等)已明確地互相平行發展,但由於文獻嚴重不足,大多難以還原、構擬體系。因此,鑑於學者掌握的研究材料所限,「近代漢語」的硏究對象大多數都是早期官話(或稱近代官話)。結果由此出現了「近代漢語=早期官話」的混用現象,但正確而言,近代漢語作為漢語語支歷史分期,是包含了近代晉語、近代湘語、近代吳語、近代粵語、近代官話等的集合,並描述以上諸方言的總現像和總趨勢。
至於近代官話以外的漢語變體或漢語方言,就早期的硏究情況來說,它們的還原依據,大多是排查文人「以鄉音入韻」或者對方言的零星記載,如《朱子語類》中對閩語的評論等。然而,在近年間經過許多學者的苦心硏究和發掘,一些官話以外的近代漢語語料亦相承出爐。例如粵語,有明清來華的傳敎士留下的大量記錄,也有當時的粵語韻書《分韻撮要》留下。因此近代繼官話後,近代粵語的還原已頗有豐碩成果。
語音:
語法和詞彙:
早期官話的語音稱作近代音或近古音。近代音往往特指以北方中原話為基礎的共同語的語音系統,因此又叫北音。
早期官話的語音相比中古漢語發生了重大變化,改變了語音系統的格局,重要的音變有全濁音和入聲的大部分消失。
元代時,近代音的基礎已經形成。元代以後,近代音雖有所發展,但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因此,《中原音韻》所包含的音系大體上反映了近代音的面貌。
根據對《皇極經世書》聲音圖的分析,宋初汴洛音中的濁塞音和濁擦音已經清化。濁擦音直接變成對應的清擦音;濁塞音根據聲調的不同,平聲變成送氣清音,仄聲(只包括去聲和入聲,因為上聲的全濁字已經變成去聲)變成不送氣清音[a]。中古漢語三組對立的格局被打破了,變成送氣和不送氣的對立。中古知組(ȶ、ȶʰ等)併入章組(ʨ、ʨʰ等)。同時中古漢語的微母從鼻音m(可能經過短暫的ɱ階段)變成擦音v[b]。
到了明朝聲母進一步化簡,合併了的知組和章組又併入莊組(tʂ、tʂʰ等),至此只剩下兩組噝聲的對立。大約到了明清之際,北方官話的中古疑母ŋ脫落,微母又從v變成近音性質的ʋ。同時在i、y前的軟齶音k、kʰ、x齶化為硬齶音ʨ、ʨʰ、ɕ,由此產生了尖團音的對立。
到了清朝,由於北京話裏的齒齦音也發生齶化,導致尖音併入團音,最終形成了現代普通話的聲母格局。但是在一些官話方言裏,至今保持着尖團音的對立。
零聲母/∅/在語音上可能是濁喉音。它和/ŋ/幾乎互補,現代方言中大都合流為零聲母、[ŋ]、[ɣ]或[n]。[1]:42, 238 微母/ʋ/也在標準語中和/w/開頭的音節混合。[2]:38
齒音和捲舌噝音間的對立在北方官話中仍然保持,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則合流。
早期官話繼承了中古漢語的介音系統,有i和u介音,同時派生出介音y,此音大多來自中古合口三四等字。因此從中古兩呼四等的格局變成四呼的格局。因為聲母和韻母的相互作用,有些字的介音發生了變化,典型的如唇齒音和捲舌音聲母的字由有介音變成無介音,韻腹為o的字衍生出介音u,開口二等牙喉音字和三四等合流帶介音i等。
在韻尾方面,中古漢語的塞音韻尾-t、-k從宋代就開始消失,《皇極經世書》裏已經把這些字和元音結尾的陰聲字相配,說明當時-t、-k已經弱化成喉塞音ʔ,但還保持着-p韻尾。
到了元代的《中原音韻》就取消了入聲的類別,把所有中古以-p̚、-t̚、-k̚結尾的字全部歸入陰聲韻裏。塞音韻尾至此完全消失,中古塞音和鼻音韻尾相配的格局完全改變了,變成只有元音和鼻音韻尾。但是,表現為ʔ的入聲仍然存在於一些現代官話方言如江淮官話裏,也存在於一些非官話方言如晉語、吳語裏;完整的-p、-t、-k韻尾也仍然存在於粵語、客家話、贛語、閩語等南方方言裏。
到了明代,中古的鼻音韻尾-m也合併到-n裏,形成官話-i、-u、-n、-ŋ四個韻尾的格局,持續至今。
陰聲 | 陽聲 | |||||
---|---|---|---|---|---|---|
u | u 魚模 |
uŋ 東鐘 |
||||
ɔ | ɔ 歌戈 |
ɔn 桓歡 |
||||
a | a 家麻 |
au 蕭豪 |
ai 皆來 |
aŋ 江陽 |
an 寒山 |
am 監咸 |
æ | æ 車遮 |
æn 先天 |
æm 廉纖 | |||
ə | əu 尤侯 |
əŋ 庚青 |
ən 真文 |
|||
i |
i 齊微 |
im 侵尋 | ||||
ʅ , ɿ | ʅ , ɿ 支思 |
攝 | 開口 | 合口 | |||||||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
深[1]:127–128 | -əm、-im[c] | ||||||||
咸[1]:127 | -am | -jam[d] | -jɛm | ||||||
臻[1]:126–127 | -ən | -in | -un | -yn | |||||
山[1]:125–126 | -an | -jan[e] | -jɛn | -wɔn | -wan | -ɥɛn | |||
通[1]:122–125 | -uŋ | -juŋ | |||||||
曾[1]:117–118 | -əŋ | -iŋ | -wəŋ | -yŋ | |||||
梗[1]:118–120 | -əŋ | -iŋ | -wəŋ | -yŋ | |||||
宕[1]:113–116 | -aŋ | -jaŋ | -waŋ | -waŋ | |||||
江[1]:121–122 | -aŋ | -jaŋ[f] |
曾梗合流是官話區的特徵之一。[3]:198, 201–202 宕江合流已經見於邵雍11世紀的《聲音唱和圖》。[4]:127
《中原音韻》 韻轍 |
以四呼排列的聲母 | 《蒙古字韻》 韻類 | |||||
---|---|---|---|---|---|---|---|
開口 | 齊齒 | 合口 | 撮口 | ||||
- | -j- | -w- | -ɥ- | ||||
5 | 魚模 | -u | -y | 5 | 魚 | ||
12 | 哥戈 | -ɔ | -jɔ[g] | -wɔ | 14 | 哥 | |
14 | 車遮 | -jɛ[h] | -ɥɛ[h] | 15 | 麻 | ||
13 | 家痲 | -a | -ja | -wa | |||
3 | 支思 | -z̩, -r̩[i] | 4 | 支 | |||
4 | 齊微 | -i | -uj | ||||
-əj | 6 | 佳 | |||||
6 | 皆來 | -aj | -jaj | -waj | |||
16 | 尤侯 | -əw | -iw | 11 | 尤 | ||
11 | 蕭豪[j] | -jɛw | -wɔw[g] | 10 | 蕭 | ||
-aw | -jaw | -waw | |||||
17 | 侵尋 | -əm | -im | 13 | 侵 | ||
19 | 廉纖 | -jɛm | 12 | 覃 | |||
18 | 監咸 | -am | -jam | ||||
7 | 真文 | -ən | -in | -un | -yn | 7 | 真 |
10 | 先天 | -jɛn | -ɥɛn | 9 | 先 | ||
9 | 桓歡 | -wɔn | 8 | 寒 | |||
8 | 寒山 | -an | -jan | -wan | |||
1 | 東鐘 | -uŋ | -juŋ | 1 | 東 | ||
15 | 庚青 | -əŋ | -iŋ | -wəŋ | -yŋ | 2 | 庚 |
2 | 江陽 | -aŋ | -jaŋ | -waŋ | 3 | 陽 |
唇音聲母後的中古-m韻尾在早期官話之前就已經語音異化為-n。[1]:127–128 剩下的-m韻尾在17世紀早期之前與-n合流,利瑪竇和金尼閣記錄的晚明官話中已經沒有分別。[10]:539通梗合流也發生於此時。[11]:306–308然而,其他的中元音和開元音還能區分,如-jɛw/-jaw、-jɛn/-jan和-wɔn/-wan對立。例如,「官」和「關」在普通話中同音,都讀guān,在當時則分別是[kwɔn]和[kwan]。到馬若瑟1730年的語法書中,這對立也消失了。[10]:538–540在吳語和贛語,以及鄰近的某些江淮官話中仍然區分,例如揚州話中它們分別讀作[kuõ]和[kuɛ̃]。[3]:195–197
中古後期,漢語的聲調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裂變,官話的裂變程度較小,只有中古平聲根據聲母的清濁分成陰陽兩調,聲母原來是濁輔音的變成陽平調,聲母是清輔音的變成陰平調。但是現代官話方言也有平聲也不分裂的,也有去聲也分裂成兩調的。 截止到晚唐時,中古四聲據聲母的清濁分化為陰陽兩調,形成「四聲八調」的格局。隨即發生的全濁清化波及老湘語和吳語以外的所有方言,這一區分便從音位變體變為音位。
在《中原音韻》裏,入聲沒有自成一調,而是分成四部分歸入其他四調。但在《西字奇蹟》和《西儒耳目資》的拉丁字母拼寫中,有五種聲調符號,入聲單獨用一種符號標寫。這表明在有些方言裏,入聲的塞音韻尾脫落之後,仍然作為一種獨立的聲調存在,就像現代一些湘語方言一樣。現代普通話正如《中原音韻》,入聲派入其他聲調,一共有四個聲調,但具體一個字派入何調,也和《中原音韻》有出入。同時也有一些官話方言把入聲統一派入某一個聲調,如西南官話把入聲派入陽平。
這一時期繁盛的白話文學也展現出典型的官話詞彙與語法特徵,其中有些,如第三人稱代詞「他」,廣泛的使用可以追溯回唐朝。[5]:111–132
此四作合稱為四大名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