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麻將玩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麻雀(日語:麻雀/マージャン mājan),是日本常見的麻雀遊戲玩法,通常以點計算分數,而點數又決定了最終的輸贏。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8年4月6日) |
一般而言,日本麻雀專用的麻雀牌用色較比其他地區常見的麻雀牌單調。其他地區的藍色,在日本麻雀牌裏通常都會深得變成黑色,日本麻雀牌的綠色也暗得跟它分別不太大。筒子僅黑色與紅色兩色,索子僅綠色與紅色兩色,漢字使用行書體寫成(如萬子牌、風牌與三元牌),與一般麻雀牌的楷書體不同,而白板則是全白的番子。
日本麻雀,通常使用34種共136張牌的麻雀牌。在較為流行的規則上,也有不少的地方規則。目前日本可以進行日本麻雀遊戲的地方,已經不再限於專用的麻雀館或家中,在遊戲機中心或電腦也能簡單的找到相應的電子遊戲。
日本麻雀在各類麻雀遊戲中屬於防守型麻雀,並且多數種役會需要門前清才能成立。此外也由於無役不能食糊的規則存在,因此上、碰、槓(特別是大明槓)以前需要注意是手牌中是否能在鳴牌後還能繼續構成役種,以避免陷入無役的困境(若不能改變手牌,通常只能透過嶺上開花、搶槓、海底撈月、河底撈魚等役種才能食糊),而且日本麻雀還含有振聽規則,在捨牌時需要特別注意。
通常日本麻雀所使用的麻雀牌不包括花牌,只使用「萬、筒、索」3門花式的1至9數字牌,共27種,以及「東、南、西、北、白、發、中」這7種番子。詳細如下表所列:
上述34種牌,每種牌有4張,共136張。
此外,不少時候玩家會以若干赤懸賞牌代替一般牌張。最常見的是以1張赤五萬、1張赤五筒及1張赤五索,取代1張普通五萬、1張普通五筒和1張普通五索。尚有其他的赤牌規則,詳見下方說明。
日本麻雀使用2枚六面骰。開局時,玩家會以骰子擲得的點數,用來計算由哪個位置的玩家開牌、由麻雀牌山(又稱牌牆、山牌)中的哪兒開始取牌。
日本麻雀以點棒作爲籌碼來計算得分,不同款式的點棒及其所代表的分數,見右圖。通常在四人戰中,開局時每人會有共25000點的點棒。常見的分配有:
而在三人戰中,開局時每人通常會有共35000點的點棒。常見的分配有:
另外在職業比賽中,即使有選手負分,由於沒有擊飛規則,比賽仍然繼續,這時就會使用黑色的「被飛點棒」(日語:トビ点棒)來表示該選手處於負分。
日本麻雀大多只打東風圈及南風圈,因此起莊牌的一面寫着「東」,一面寫着「南」。它擺放的位置表示起莊位,它呈現在上方的漢字表示圈風。
日本麻雀還會有燒雞牌,牌上畫着一串燒雞並寫着「やきとり」,用來標示由雀局開始一直未胡出(日本麻雀中稱爲「燒雞(日語:焼き鳥(やきとり))」狀態)的玩家。
日本麻雀一般由四人進行,但也有三人麻雀或兩人麻雀。
遊戲進行時,每名玩家眼擁有13張牌,稱作手牌。玩家按照順序從牌山(又稱牌牆、山牌)中摸一張牌再打出一張牌。玩家的目的是經過若干次摸打之後,使自己的13張牌與自己的自摸牌或別人的棄牌組成特定的牌型,稱作「和牌」(「和」字唸作wu4或變調wu2音,不唸作wo4或wo6音),與「胡牌」、「食糊」意義一樣。食糊後,眼根據牌型的不同進行籌碼的授受。遊戲結束時擁有最多籌碼的玩家,為遊戲的勝者。
詳細的日本麻雀規則,請參見日本麻雀的規則。
可摸一張牌並翻開一張懸賞指示牌,依照槓的方式不同,共可分為明槓、暗槓、加槓。
當手中有一個暗刻時,別人又丟出一張和你手中暗刻一樣的牌的時後,即可執行此動作。
如果自己摸到四張牌,在輪到自己時即可喊:「槓」然後把四張牌放在牌桌上,然後蓋兩張在四張牌的兩側(或中間)。暗槓不破壞門前清。
碰完一種牌以後如果之後再摸到同一種牌,眼新摸到的牌橫放在原先橫着的牌的上方,即可執行此動作。
在叫糊時(必須門前清)拿出1000點點棒放在列牌區前,這根點棒稱為立直棒,表示「立直」,其後不能改變牌眼、上(吃)牌或碰牌(但在不改變叫糊牌型,意味着在四張牌全部不在順子中的前提下可以做暗槓)。立直食糊時,上方表懸賞牌開出多少張,下方就開多少張裏懸賞(槓裏懸賞同)。
每家的捨牌,按先後順序,從左往右依次擺放在自己門前(與大多數中國地方麻雀隨便丟到「河」里不同)。正式比賽中一般每一排擺六張,即第七張起擺第二排,第十三張起擺第三排(在家中或是麻雀館自行遊玩的,若是遊戲桌較小,也有眼第三排的捨牌疊在第一排與第二排上面的情形)。倘若第三排也滿六張,則眼後續切出的牌繼續擺到第三排中。自己叫糊時,如果所聽的牌之中有任何一張是自己的捨牌,即發生「捨牌振聽」,詳見下一段的「振聽」規則。
振聽為日本麻雀特有的規則,其存在構成了日本麻雀防守技巧的基礎。一旦玩家進入振聽狀態,眼會無法榮糊他人打出的牌(不論所聽的牌與手牌組合起來是否有役,也不能搶槓或在三麻中搶拔北),只能透過自摸糊牌。有捨牌振聽、同巡振聽、立直振聽3種。
捨牌振聽為自己所聽的牌包含任意一種自己曾經打出的牌而造成(即使打出的牌被其他人上、碰、槓走),必須透過改變手牌,使自己所聽的牌不再包含自己曾經打出的牌才能解除。當然如果自己已經宣告立直,因為立直後無法改變手牌,所以當局結束前無法解除。
同巡振聽為他人打出自己所聽的牌,但因為某些原因不食糊而造成,直到下一次自己打牌後自動解除。
立直振聽為自己宣告立直後,自己摸到或他人打出自己所聽的牌,但因為某些原因不食糊而造成,該振聽於當局結束前無法解除。
懸賞牌可分為赤懸賞牌、表懸賞牌、裏懸賞牌、槓懸賞牌、槓裏懸賞牌共5種,其中除赤懸賞牌外其餘4種皆須透過懸賞指示牌獲得,但是懸賞牌只能在成功食糊並且在有番數的情況下計算,意指只有懸賞牌而沒有役也是無法食糊的。
赤懸賞牌又稱「赤牌」或「紅牌」,指牌上文字、圖樣皆為紅色且有些會有盲人點,牌局不一定會放入,其放入數量在3至6張之間,但大都放3至4張紅牌,主要是數牌5來做紅牌(例五萬、五筒、五索各一張共3張,或五萬、五索各一張加上五筒兩張共4張),但有少數地方是用數牌1、7、9甚至是風牌來用做紅牌。
牌局在一開始配牌之後,把王牌(槓尾、嶺上牌)倒數第三墩上層的牌翻開(表懸賞指示牌),懸賞牌排列方式如下:
若食糊一家手上亦有該張牌,每張多算一番,有兩張加兩番,如此類推; 舉例:懸賞牌開出七萬,胡出者用兩隻八萬做眼(雀頭),即加兩番;若懸賞指示牌開出兩張(或以上)相同牌時,手上有該張懸賞牌時,可複數計算番數,例如: 開出兩張七萬時則手上一張八萬計為兩番。另外,懸賞分為「表懸賞指示牌」、「槓懸賞指示牌」、「裏懸賞指示牌」、「槓裏懸賞指示牌」4種,如下說明:
正常流局時叫糊(叫和)者可向未叫糊者收取點數,以下為流局罰符正確之授受方式:
任何流局發生時,均增加一根本場棒。
流局條目中有更詳細的內容及關於特殊流局的介紹。
計分須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符和翻數是計算得分最重要的元素——在確認這兩項之後即能確定應得分數。如需了解符、翻數和得分之間的換算,請參閱較後段落的速查表。 至於基本分數,則是閒家應付的最低分數(應得分數除以4),並以此計算各家需繳付的分數。各家需繳付的分數的總和需至少等於基本分數。 例如一局中閒家自摸,計算符和翻數的結果為滿貫,應獲8000分,即基本分數為2000分。這樣兩位閒家需繳付2000分,而莊家則需繳付兩倍基本分數,即4000分,合共8000分。
日本麻雀的犯規是指在日本麻雀遊戲中出現的犯規。出現犯規行為時,一般以犯規者支付罰點為主(多為支付滿貫點)後,一般以本局計無效重賽為主。對麻雀的犯規行為,適用不同的罰則。一般來說,沒有當場指出犯規,之後不予處罰。犯規按照嚴重性適用於以下三個等級的罰則。詳細請參見日本麻雀中的犯規。
罰符指對重大的犯規進行處罰的一種方式,犯規者要對對戰對手3人支付一定稱為罰符的罰點,並通常重賽此局。通常適用於犯規使當局比賽無法繼續的場合。
與食了糊同時發生的場合則以食了糊為優先,犯規不予追究。
罰符支付的點數一般相當於滿貫食了糊點。莊家罰符須向每位子家支付4000點。子家如果需要罰符,則要支付莊家4000點,其他2名子家2000點。這種罰符,由其支付的點數出發,稱為「滿貫罰符」。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犯規並非食糊,在罰符支付上區分莊家自家不甚合理。犯規者應不問莊閒支付一定點數(3000點均一等)的規則也是存在的。
為了防止妨礙役滿而故意犯規,以犯規者放棄糊了的情形繼續比賽,流局的場合再按實際情況支付罰符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這種情況下如其他玩家和牌,犯規行為不予追究。
放棄和牌是對犯規行為未影響到比賽進行的犯規適用的處罰方式,犯規者當局不得食糊。一般的,不光是食了糊立直・槓・碰・上等行為也不被允許。另外,放棄一詞本常用語自願的行為上。按此,本處罰本應稱為禁止和牌,但日本常用稱呼仍為「放棄和牌」。
犯規者交出一定點棒作為供托的處罰。適用於較輕微的不影響比賽繼續進行的場合。通常為1000點,與立直棒同様,歸下一個和了人。
和牌牌型稱作「あがり役(あがりやく)」或「役(やく)」。可參見日本麻雀的和牌牌型列表或條目下方模板內容。
日本麻雀中的一種規則,在這種規則下,有人點棒數量小於0就結束。此規則是為了不要使遊戲時間過長(有人一直不斷冧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而設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