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茶寮是專門用作品茶、進行茶儀式的私家房間或獨立小屋。明屠龍茶說、文震亨的《長物志》1、許次紓《茶疏》都有專條。日本、朝鮮多稱為茶室,稱為茶寮的,則是茶館。茶文化傳入西方後,在西方也有一些地方設有茶寮。
明代江南私家園林發達,另一方面,品茶藝術也追求茶的自然真味,茶藝和造園藝術相融合從而產生特別的茶寮建築。屠龍、許次紓是茶學家,文震亨是造園家,他們從不同的出發點對茶寮提出不同的要求。文震亨論述茶寮是作為「室廬」章中的獨立條目來討論的。
明代文人,講究在園林中佈置各種不同用途的建築物,以達到既多樣化而又實用的目的,如拜佛有「佛堂」,彈古琴有「琴室」,洗澡有「浴室」。對於茶寮要求單獨的小房子,相傍山齋,裏面陳列各色茶具,還要一名茶童專門伺候。
許次紓則是從備茶的角度佈置茶寮內外的。
屠龍和許次紓的茶寮蓋在書齋旁,而文震亨的茶寮蓋在山齋旁,更高雅一些;屠龍和文震亨都有茶童,許次紓的茶寮沒有茶童。文震亨、屠龍和許次紓的三種茶寮代表明代上等人家、中上人家和普通人家的茶寮。文震亨的最為豪華,設在園林中,有位於小山上的書齋,也在小山上離書齋不遠有茶寮,還有佛堂、琴室,又有小橋流水。這三種人家的茶寮都是獨立式的,防火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明代的茶具種類繁多,例如許次紓的茶寮要安放27種茶具,再加上茶几茶凳、火炭,沒有一間屋是擺不下來的。
日本的茶室稱為數寄屋,數寄屋這個名稱出現在日本近世初期,遠在明朝茶寮出現之前,在室町時代其意思原為客房,而後到了安土桃山時代開始出現有別於主屋另外搭建作為茶室的數寄屋。與中國茶寮有相當的差異,時間上日本的數寄屋出現更是早於中國的茶寮,不知為何後來才出現中國明朝茶寮經常被誤認為是更早出現日本數寄屋的起源。日本茶室面積一般以四疊半為標準,大於四疊半的稱為「廣間茶室」,小於四疊半的稱為「小間茶室」。茶室專為進行茶道而設。安土桃山時代後也有數寄屋造的形式,成為住宅的一部分。
西方一些貴族也會設置私家的茶寮,一般設於住宅、別墅或私家庭園之內。
茶文化傳入中東後,當地也有人設置私家茶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